业利益的“企业经营”将被抛弃,生产和企业经营之间的矛盾也将消除了。他预言,在美国,前景将是出现一个所谓“技术人员苏维埃”。
第十六章
1、为什么说马歇尔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马歇尔生活的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已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发展不平衡加剧,英国作为海外殖民帝国已经开始呈现衰落之势,美国和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开始走在各国经济发展的前列。
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的《资本论》已于1867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成为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同时,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出现了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而且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边际革命”也逐渐改变着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整体面貌。各种新的学说、观点的出现和发展为马歇尔经济学说的建立准备了前提条件。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19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之大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理论和方法,被看做是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对经济学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评述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是马歇尔理论体系的中心与基础。他不再去研究价值本身,只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价格上,以价格为中心,研究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作用如何达到均衡,从而决定商品的价格。
马歇尔把均衡价格分为三类:(1)暂时的“市场价格”(即在几天内甚至更短时间内受各种偶然因素影响而变动的价格),需求起主要作用。(2)短期的“次正常价格”(即生产者来不及改变其固定资本比例时形成的价格),需求和供给起对等作用。(3)长期的“正常价格”(即生产者有足够时间改变其固定资本比例时形成的价格),供给起主要作用。上述每三种状况中,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但都是处于某种均衡状态。马歇尔认为,在短期内,一般来说,效用对商品价值决定起主要的作用,而在长期内,生产成本对商品价值决定就起着主要的作用了。
3、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有哪些特点?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是他的均衡价格论的延续,是他的均衡价格论在分配理论中的具体运用。 马歇尔宣称,分配问题就是国民收入如何分割为各生产要素的份额问题。
在马歇尔看来,国民收入是由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组织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国民收入也由与这四种生产要素相对应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构成。所谓国民收入的分配,就是各个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是由它们各自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一致时的均衡价格决定的。
第二十二章
1、熊彼特的创新思想有何特色?它对后世的创新学说有何影响?
熊彼特认为,引起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5种:(1)战争、革命运动以及天灾人祸;(2)金钱的大量供应源的发现;(3)新地域、新国土的发现;(4)人口数量与年龄分布的变化;
(5)同一经济体制下税务制度与关税制度的变化。但他特别强调说:“我们在解释引起经济波动的原因时应抽象掉外部因素” 。
熊彼特认为引起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品位的变化;(2)生产要素的变化;
(3)商品供给方式的变化。他首先把消费者品位的变化这一因素排除掉,认为它与理解经济发展过程无关。他最关注的内部力量是“在循环流转轨道中发生的非连续的变化,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中,在均衡中心发生的干扰,而不是消费者对最终产品产生的欲望”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2(1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