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怎样理解巴师夏的和谐经济论?
巴师夏承认社会中存在垄断特权、战争动乱、奴役贫穷等祸害。不过,在巴师夏看来,这些祸害的存在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由交换原则缺乏认识和没能正确选择的结果。根据他的观点,,资本主义建立在自由交换基础上的制度是一种和谐的制度,正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社会。
他断言社会一切阶级将会无止境地接近于不断提高的水平,一切人的境况都会不断“改善”,并趋向于平等化。他认为劳资双方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和谐”的,要求以信任的眼光来对待资本家,不存在什么阶级对立。
3、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他在说明经济规律时,把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区分了开来。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
约翰·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逻辑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定义》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他发挥西尼尔“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取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经济人”的概念。
(2)他根据“经济人”概念,认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所采用的方法是演绎法。
(3)他提出了趋势法则的概念,即由于干扰因素的影响,或由于经济理论本身的不够完善所做的判断和预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精确性,而只能按照预测和判断的方向指出一个趋势。 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商品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业品。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所以,商品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其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费用。
约翰·穆勒在说明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值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问题。他认为,和购买力相结合的想要占有的愿望称为有效需求,而价格决定于有效需求与供给的比率。需求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价值的大小而变动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竞争会在买方发生,使价格上涨,只有需求等于供给,双方达到均衡,才能使价格停止上涨。
约翰·穆勒赞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观点。他认为,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商品同另一个国家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不像国内商品的价值那样决定于生产费用,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来决定,即这个国家的出口总额恰好等于支付进口总额所需的价值。
他承认现有私有制存在问题,主张对私有制加以改良。他认为私有制就意味着可按契约自由取得财产,反对所有权的滥用,比如买卖人身的奴隶制和各种不合理的独占权和特权。 在所有制论述中,穆勒对劳动和资本的所有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所有制的根本原则是保证一切人能拥有靠他们的劳动生产和靠他们的节欲积蓄的物品。”在他的观念中,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本则是过去已积累起来的劳动,所以,依靠它们建立的所有制是合理的。对于土地所有权,穆勒是持否定态度的。
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2(1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