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评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劳动群众的贫困和失业,说成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普遍的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然后反过来用这个所谓人口规律来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这种永恒的人口规律作用所形成的最好制度,认为只有这种制度才能使人口的增加受到自然的限制,才能改善人类的德性,使人类得到最适当的发展。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决定社会发展的不是人口,而是人们获得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本身同样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方式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口状况就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离开了社会生产方式也就谈不上什么人口规律。
他把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等同起来,抽象地从人的情欲中引伸出一个所谓永恒的自然的人口规律,来掩饰资本主义人口规律的特殊性质。事实上,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所描绘的贫困、失业和罪恶,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特殊现象。当马尔萨斯宣扬这种贫困与罪恶是由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引起的时候,正是英国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远远地超过人口增长的历史时期。被马尔萨斯看做是对人口增长起抑制作用的贫困与罪恶,完全不是什么根源于人类本胜的无法避免的现象,而纯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马尔萨斯关于工资水平决定于工人人口数量的观点同样是不能成立的。
a.劳动基金即社会生活资料不是不变的数量;
b.资数量不是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
c.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水平是受相对过剩人口数量调节的。
虽然马尔萨斯的人口观点是错误的,但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社会结构的人口规律,制定适合于本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口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2、怎样评价马尔萨斯的危机理论?
马尔萨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产生存在必然性,他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根据马尔萨斯的看法,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生产发展的条件。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发生有效需求(即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不足,就会出现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马尔萨斯批评李嘉图、萨伊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观点。马尔萨斯认为商品并不都是和商品交换,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这些交换中不一定总能保持平衡。在他看来,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是产品顺利实现的问题,或者说是利润实现的问题。利润是在交换中生产的,是商品售价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资本主义生产为了顺利进行,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也即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如果资本积累过快,商品生产超过它们所必需的购买力的增加,就会导致“有效需求”相对缺乏,从而产生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他主张扩大和刺激地主等不生产阶级的消费。
在经济危机问题上,马尔萨斯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李嘉图相对立的。他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他支持《谷物法》,为地主阶级利益辩护的思想武器。不过,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最初探讨,涉及社会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与不平衡的基本关系分析,并在有效需求不足分析中受到后来经济学家的重视。
3、评析萨伊的“三分法”。
萨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消费的政治经济学。相应地,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并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接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2(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