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1、德国新历史学派经济学说的特点
与旧历史学派相比,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新历史学派否认古典的抽象演绎法,提出并论证历史归纳法,认为只有在搜集大量资料以后,运用历史归纳法才能得到某些正确的结论。(2)新历史学派根据统计学的发展,强调用历史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考察现实经济问题。(3)新历史学派已不像旧历史学派那样主要与古典经济学说相对立,新历史学派也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对立之中,主要用改良政策去对付工人运动。(4)新历史学派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经济问题只有和伦理道德相联系才能得到说明和解决。这种观点成为新历史学派改良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5)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这一点成为新历史学派主张利用立法手段进行社会改良的依据。(6)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的“超阶级性”。新历史学派认为,人们之间有比个人间和阶级间更基本的一种道义结合,国家就是这种道义结合的具体机构。
新历史学派不仅提出理论,而且热中于提出各种政策主张。1873年,以新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骨干,在德国成立了社会政策学会,施穆勒是主要发起人,并在1890—1917年担任该学会主席。他们提出的改良主义政策涉及工厂立法、劳动保险、工厂监督、劳资纠纷仲裁、某些行业的国有化、城市土地私有权的限制、财政赋税改革等。
2、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说
凡勃伦认为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生产方式所由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的综合,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制度或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如果就其一般特征来说,则这种精神制度或生活理论,说到底,可以归纳为性格上的一种流行的类型。
他把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法律、谋利行为等都说成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也即制度,这些制度构成所谓生活方式。
凡勃伦认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有两个主要制度,一是生产技术制度,另一是私有财产制度。这两种制度都以人类的本能为基础,前者建立在“改进技艺”本能的基础上,后者建立在“追求利益”本能的基础上。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两种制度各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两种制度分别表现为运用技术进行机器生产的“机器操作”和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前者的特点是大规模生产,提供充裕的产品,后者的特点是只关心盈利。 于是“机器操作”和“企业经营”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弊病来源于二者的矛盾,即来源于“企业经营”对“机器操作”的统治。由于这种统治,企业力图把价格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限制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采用,由此导致经济萧条。
凡勃伦进而指出,由于“机器操作”和“企业经营”的对立,现代社会也就相应地分为两个阶级,即企业家和技术人员。
企业家占有企业,经营企业,追求商业利益。技术人员管理“机器操作”,管理生产过程,但受制于企业家。因此,应当对现代社会的弊病负责的,不是管理生产过程的技术人员,而是支配技术人员的企业家。
但这个矛盾将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得到解决,这是因为,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将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日益增大,他们不仅能联合行动对付企业家,而且有必要这样做。假定技术人员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们只要实行普遍怠工或总罢工,就足以使整个工业体系瘫痪,从而迫使企业家作出让步。
凡勃伦预言技术人员的掌权是社会进化的必然趋势。他认为,一旦技术人员掌权后,追求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 2(1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