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希反应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青岛,266100)
摘 要:本文简单的概述了曼尼希反应的发现历史,反应的机理,在合成中的应用,
以及对各个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曼尼希反应的发现,以及后期对其进入的深入研 究,在有机化学中逐渐奠定了曼尼希反应的基础。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 的,它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可以使很多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对 其反应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将其应用于实际中
关键词:曼尼希反应;机理;应用
曼尼希反应(Mannich反应,简称曼氏反应),也称作胺甲基化反应,是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通常为羰基化合物)与甲醛和二级胺或氨缩合,生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
1.曼尼希反应的历史
曼尼希是从1917年开始系统研究胺甲基化这类反应的,并发现了它的普遍意义,然而早在1895年便有人发现以酚作酸组分的曼尼希碱,并申请了专利。之后,Tollens、L. Henry、Duden、Franchimont等人发现了其他类型的曼尼希反应,包括以硝基烷和伯硝胺作酸组分的反应,但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反应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1912年,卡尔·曼尼希用沙利比林和乌洛托品反应,得到了一个难溶于水的沉淀。此产物的结构在一年内得到了解释, 促使了他对这一类含活泼氢化合物、甲醛和胺之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曼尼希反应的基础。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的。
1917年曼尼希发现胺类盐酸盐、甲醛与C—H酸化合物,特别是酮的反应,不仅能够制备酮碱,而且,适当选择反应组分,还能制备出类似生物碱特性的物质。
托品酮的合成是曼尼希反应的经典例子,被认为是全合成中的经典反应之一。1901年,Willstätter首先合成了这个化合物,用的是环庚酮作原料,通过14步反应,总产率仅为0.75%。1917年,罗伯特·鲁宾逊以丁二醛、甲胺和3-氧代戊二酸为原料,在仿生条件下,利用了曼尼希反应,仅通过一步反应便得到了托品酮。反应的初始产率为17%,后经改进可增至90%。
2.曼尼希反应
2.1反应原料
主要应用的酸性组分有酮类、炔类、醛类、酚类、苯醌、羧酸、脂类、酮酸类等;碱组分有二级胺类、氨、肼;醛组分有甲醛、乙醛、苯甲醛等。
丙酮、甲醛和二甲胺盐三组分缩合生成二甲胺基丁酮是C-曼尼希碱、而邻苯二酰胺与甲醛及二甲胺反应,生成的二甲胺基亚甲基邻苯二酰亚胺则是N-曼尼希反应。
2.2反应条件
分为酸性条件(路易斯酸和质子酸都可以,反应一般在水、乙酸或醇中进行,加入少量盐酸以保证酸性)和碱性条件。曼尼希反应虽然在酸碱性条件下都能进行,但是更为常见的是酸催化。曼尼希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和 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时间长,容易生成副产物。
曼尼希反应要求胺组分的亲核性适度地大于酸组分的亲核性,否则, 反应难 进行。对每一个具体的曼尼希反应都要进行具体分析。既要考虑反应组分的亲按性,又要考虑反应介质的性质(酸碱性),方能确定。
①.反应介质的确定 。
在曼尼希反应中,所采用的介质大致可分为兰大类:水, 酸和有机溶剂。
当用水作溶剂时,反应组分(主要为酸组分)必氟能溶于水或部分地溶于水。如多硝基烷烃,伯硝胺类酮类 当采用脂肪酮作酸组分时,酮本身即可当作溶剂,其用量为一般理论量的5—10倍, 而用脂肪一芳香酮作酸组分时,通常用乙醇或无水乙醇作溶剂。
杂环化合物:水或乙醇为溶剂。 酚类:乙醇作溶剂为好。 羧酸衍生物类:水为溶剂
炔烃类:使用过上述多种条件,并需要铜盐催化。
对一些中性胺, 必须首先在碱性催化下进行醛胺缩合。由于曼尼希反应是酸一碱双催化反应。近年来,一些目体倦化剂也逐渐为人们所采用,进行选择性的胺甲基化反应。
②.在曼尼希反应过程中, 酸对反应的作用 酸的作用有三点 : (1)作为反应中的介质,
(2)提供氢离子,并对反应起倦化作用,
(3)对于不以游离态存在的曼尼希碱, 可通过直接生成其盐类而使产物得到分离和纯化。 曼尼希反应中, 目前主要应用的酸组分有酮类,酚类,炔类,醛类,单或二、三羧酸及酯类,还有酮酸,亚硫酸,杂环化合物,曼尼希反应就是由酸组分,碱组分和醛组分构成的有机体系。
2.3反应机理
1、酸性条件(甲醛与二甲胺、丙酮的反应):
(1)羰基质子化,胺对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去质子,氮上的电子转移,水离去,可以得到一个亚胺离子中间体:
CH2OHCH2OHHNR2R2NHCH2OHH转移R2NCH2OH2H2OR2NCH2
(2)酮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烯醇中间体,亚胺离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的烯醇型结构,失去质子,便得到产物:
OHCH2HHCH3CCH2HOH2OHCH3CCH2CH2NR2HOCH3CCH2CH2NR2OCH3COHCH3CCH2CH2NR2
2、(1)酮、二甲胺和含α-H的酮的反应(酸性条件):
OHOR3HR4R3R4
R6NHR6R3OHR5HNR4R6COH质子转移R4R3R5NR6COH2R4R3H2OR5NR6CR3R4
OR1H
R3R2HR1OHR2R4NR6R5OHR1R3R4NR2R5R6
(2)酮、二甲胺和含α-H的酮的反应(碱性条件):
酮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稳定的烯醇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亚氨基正离子,即可得到产物。
OR1HBR2R1R3OR2R4NR6R5R1OR3R4NR2R5R6
2.4反应产物
反应产物成为曼尼希碱,可分为 β-氨基酮、β-氨基醛等,β-氨基酮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可由它进一步制的腈、γ-酮酸、α,β-不饱和醛酮。如:
C6H5COCH2CH2N(CH3)2.HClKCNC6H5COCH2CH2CNH3OC6H5COCH2CH2CO2H
2.5与不同胺的反应
1、与仲胺的反应:
OCH3CCH3CH3O(CH3)2NHHClOCH3CCH2CH2CH2NH(CH3)HClH2O
盐酸二甲胺,甲醛水溶液与过量的丙酮混合物,在长时间加热下,很平稳地生成二甲胺基丁酮在反应中失去了一分子H2O,水中的氧来自甲醛,水中的两个氢一个来自胺氮上的氢,一个来自活泼的α-H ,三级胺氮上没有氢,如果用三级胺或芳香胺,反应中无法生成亚胺离子,停留在季铵离子一步,所以不能发生该反应,二级胺氮上只有一个氢,可以生成单一的产物。一级胺氮上有两个氢,氨的氮上有三个氢,反应会进行到氮上所有的氢都被用完为止,所以产物往往是混合物,曼尼希反应最常用的是二级胺。
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很容易得到二甲胺基丁酮。 2、与伯胺的反应:
当脂肪酮与CH2O及伯胺反应时、可得到多缩合产物、例如,用丙酮、甲醛和甲胺反应,其开始生成物应当为仲碱:
OCH3NHCH2CH2CCH3
该仲碱作为组分应该继续与甲醛及丙酮反应而得到叔碱:
OCH3NCH3CH3CH3CH3CCH3CCH3O 3、 与NH3的反应:
当NH4Cl与CH2O及丙酮反应时,NH3上三个氢原子都被取代,生成相应的烷基化产物:
ON(CH2 CH2 C CH3)3
芳香基取代的酮的芳香基对曼尼希反应的影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曼尼希反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