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等严格的生产工艺过程,各种细菌和杂质均被处理的干干净净,不论是浊度、色度、大肠菌群、氯化物、氰化物、砷、汞、铅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均可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一级标准。
三、中电科技海水淡化技术踏出国门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开发上频传捷报,先后成功取得印尼英德拉玛尤燃煤电站24500T/D海水淡化系统、印尼巴齐丹23000T/D海水淡化系统以及龙湾燃煤电站23000T/D海水淡化系统三个国际项目合同,总合同额2.6亿元人民币。这是众和公司首次承接的海外项目,工作涵盖了系统及设备设计、加工制造、现场指导、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内容。此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我国大型海水淡化技术渐趋成熟并走出国门,也标志着中电科技公司在继空冷技术产业化后,又一科技成果形成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势头。
众和海水谈化工程有限公司是由中电科技公司控股的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化海水淡化装备设计制造公司。公司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临港工业区,注册资本金8000万元人民币,拥有着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结构合理的员工队伍。近年来,该公司牢牢把握中电科技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企业技术集成与创新平台,积极发挥股东方强强联合的资源优势作用,大力推动节水技术在工业项目中的运用,已逐渐成长为国内海水淡化产业中的一支生力军。此次众和公司实施的三个国际项目,不但可提高我国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技术水平,而且可为当地节约大量工业用水,受到广泛好评。
第四章 海水淡化装置
第一节、海水淡化装置发展概况
一、中国鼓励海水淡化装置制造业发展
截止2006年上半年,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装置40套,日产水总量12万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正在大规模推广应用海水淡化,给海水淡化先进制造产业带来发展的机遇。海水淡化是建立在一系列高新技术集成基础上的先进制造业,海水淡化装置部分关键设备需从国外进口外,大部分设备和器件均可在国内加工制造。浙江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产业化发展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杭州建立国家级膜法海水淡化技术与装备生产基地。以此提高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
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材料、化工、自动化等发展,还延伸到电子、电力、生物工程、 医药、化工、供水、旅游和环保等领域。将太阳能采集设备和海水淡化装置进行配套,用太阳
能作为海水淡化的能源。力争把电厂发电的余热、原油开采伴生的天然气能源、核电站发电用过的核燃料堆剩余热能作为海水淡化能源。据测算中国现有核废料可建10座20 万千瓦的低温核供热堆。发展新型海洋生物制造业,延长海水淡化的产业链,开发以盐化工为代表的化工产品。发展海水淡化旅游。利用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建造浴场,形成“人工死海”。
发展风能海水淡化工程,形成风能景观。开发“海水空调” ,达到节能高效。
二、新类型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研制成功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量实验室研制出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新型能量回收装置,并制造出10 t/天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样机。该样机由于安装了新型能量回收装置,能耗较低,产出淡水总的能耗低于5 kWh/m (包括取水能耗),荩中高压能耗为2.3~2.7kW h/m。海水淡化作为淡水资源的替代与增量技术,对于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新型能量回收装置的研制成功,对中小型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将起到较大推动作用。
三、中国新材料制成海水淡化装置问世
成本居高不下和出水量不高一直制约着海水淡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近日,记者在采访中 发现,一种名为超细钛粉烧结基复合膜海水淡化系统的装置 (见左图)已在天津滨海大道诺恩 科研示范基地成功运行10个月。有关人士认为,这一装置有望在这方面取得突破。
10 个月的数据显示,使用安装
新技术
非加压渗透吸附
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或称为“正向渗透法”,让水通过多孔膜进入一种超强吸水的吸附剂的盐浓度甚至超过海水的溶液或固态物,但溶液里的特殊盐分很容易蒸发。分固态盐、液态盐方向。固态盐解吸附耗能更小。
另外两种方法都在薄膜结构上有了创新和改进
碳纳米管薄膜
一种用碳纳米管来做薄膜的小孔,另一种
蛋白质膜
薄膜的孔用引导水分子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的蛋白质来构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海水淡化调研报告 - 图文(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