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用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依然没有办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二、因债务单位撤销,或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可作为坏账损失;三、由于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债务人长时间的停产,债务人确实无法偿还的应收账款;四、债务人超过还款期限仍未履行偿还义务超过三年的,且有明显特征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
(三)坏账损失的会计核算方法
在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该对本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核对核查,如果有客观事实表明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认应收款项减值有两种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应收账款的减值只能采用备抵法,不得采用直接转销法。
1.直接转销法
在直接转销法下,日常核算中发生的坏账损失企业不考虑在内,只有当坏账确实发生时,才作为坏账损失计入损益当中,同时直接冲销应收账款。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会计账务处理简单、方便。缺点是:与企业会计原则中的权责发生制不符合,同时也违背了会计资产的定义。在这种方法下,会产生发生费用的时期和记录费用的时期不一致的现象,导致资产不实;再者,如果采用直接转销法,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是按账面余额反映的,但是企业需要的是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这不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所以,一般不采用直接转销法。
2.备抵法
备抵法是采用一定的方式按期预估可能发生的坏账,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设定了坏账准备计提制度,当采用赊销的方式产生了应收账款时,就会根据应收账款的金额,按比例提前计提坏账准备,等坏账实际发生时,一方面冲销先前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另一方面减少对应的应收款项,这种方法符合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采用备抵法,在会计报表上列示的是应收款项的净额,财务报表使用者能
2
够清楚直接的了解企业应收款项的可收回金额。
(四)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在核算坏账损失时应当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坏账准备”科目的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金额和冲减的坏账准备金额,贷方登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得坏账准备。企业首次计提坏账准备时,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计提比例,需要说明的是“应收账款”科目的余额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余额之和。例:甲公司2012年第一次计提坏账准备,当年的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4000000元,坏账计提的比例为5%,那么坏账准备计提的金额为400000*5%=200000元。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0
企业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例: 2013年9 月甲公司实际发生坏账损失22000 元; 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4400000元。企业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 坏账准备 22000
贷: 应收账款 22000
2013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4400000元,那么“坏账准备”账户贷方应保持余额=4400000*5%=220000(元) ,计提前“坏账准备” 账户的余额(贷方) =200000- 22000=178000(元);因此应补提42000元。企业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42000
贷:坏账准备 42000
已经确认并转销的应收账款在以后年度又收回的,应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3
例,2013 年1月甲公司上年确认的坏账损失10000元又收回,则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1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应收账款的收回确实存在潜在的不确定风险,赊销手段产生的应收账款,如果不断地的增长会引起“滚雪球”效应,企业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坏账只会越积越多。而且,一般来讲,企业的应收账款超过还款期限的时间越长,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各企业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尽量不要出现大量的应收款项,制定合适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
二、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分析
坏账的实质是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小于5%。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收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卖货方有偿给予买货方的一种商业信用,货物销售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回款项。如果这笔款项经过一段时间真正收回,那么他对买卖双方都是有好处的,对于卖方来说,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大销售量,减少库存积压,而对于买方企业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卖方企业给予的商业信用,在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继续生产、经营,这是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的一种交易方式。但是赊销交易依赖于交易双方的信用。一旦交易信用出现问题,往往会导致卖方的应收账款出现难以收回的情况。这一般是造成坏账损失的根源。
(一)对客户信任机制不完善
买卖双方的信用机制是赊销方式得以存在的基础,然而大多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在客户信用度调查这方面有所欠缺,对客户信用状况不清楚,对应收账款
4
的收回情况不了解、能收回多少没有明确的把握。为了提升业绩,他们不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就轻易赊销,尤其是倾向于那些容易推销的客户,例如资金周转不顺畅的企业、快倒闭的企业、商业信用差的企业,赊销给这些企业很容易出现应收账款难以收回、或者是收回的可能性很小的现象。这些都表明卖方企业采用赊销方式时,本身基础制度不完善,对客户缺少信用机制。
(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多数企业,尤其是在销售型企业,他们对职工进行绩效评价的方法一般是以业绩为指标,为提高销售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激起销售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对职工往往实行底薪加提成的方法来算工资总额,这样的管理制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销售人员往往为了个人利益,为了提高自己的销售水平,会采取赊销的手段大量去推销商品。因此应收账款的金额快速、持续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管理者不积极采取有效的追款措施,不及时处理坏账,最终出现了“滚雪球”效应。应收款项虽是企业的资产,却不断沉积、无望收回,给企业经营和运行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三)企业领导不够重视,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销售商品和收款体系的不断循环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企业在运营时缺乏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适当的职责分离制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制度。销售商品本就涉及批准、发货、开票、收款、记录、跟踪等多个方面,严格保证销售业务符合公司的利益,应收账款能及时准确的收回。而这些程序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领导也满足于销售量的增长,认为收回账款是另外一回事情。整个企业从领导到员工都以提高销售水平为工作的唯一标准,对于应收款项可能导致的坏账就成了一个人人回避的问题。即使知道坏账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需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又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责任人,使得这成了一个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后仍会有相同的问题,相同的损失,但依然没有实行有效的
5
解决办法。
(四)因商品质量、规格差
企业生命的长短在于产品的质量的好坏。商品的质量、价格及品种规格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客户的付款愿望。作为消费者,都希望自己买到质量有保证、价格优惠的产品。这样最起码满足了他们的购买欲望。但是有些企业销售的产品不仅价格偏高、质量次,而且规格不符合客户的要求,最终客户出现了不满情绪,就会导致客户延期付款,少付、甚至拒付的现象。
(五)会计监督失效
我们前面提到有些企业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的都是那样的,企业会出现大量的坏账损失,其中会计监督的失效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应收账款,财务管理部门没有认真地监督、没有对应收款进行账龄分析、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大多数的企业财务人员对本企业的销售业务不熟悉、不了解。他们仅仅是根据一些凭证、单据被动地记账,对应收账款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收不回来?到底出现了多少亏损?对各种情况缺少全面、系统、及时、正确的了解,对坏账不进行及时的梳理,不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会计监督失去应有效能和效率。
我认为,在坏账损失问题中,虽然上面提到的内在因素占据了绝对地位,但是外在的因素也很重要,即使企业领导、员工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体制完善,对出现的应收账款收不回也没有办法。如果法律制度完善,社会道德感增强,那么企业在减少坏账损失方面会有很大的进步。
(六)无法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赊账销售,很显然企业成为了债权人,赊账单位成为了债务人。经济法中,维护债权人权益很重要的一条是债权人可以申请债务人破产,进入资产清算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这样看来,债权人确实有较强的威慑力,但实际上,尤其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