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路 谁搞土地兼并,谁就会被历史车轮碾得粉碎——重
访革命史之四十一
【郭松民按】曹征路老师是一位敏感而富有正义感的优秀作家。
是在这样一个恶俗而趋炎附势的时代里特立独行,敢于反抗的作家,也是一位使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紧紧贴近工人阶级的心跳和呼吸的作家。
他创作了被称为“工人阶级伤痕文学”开山之作的《那儿》,记录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的不幸与困惑,感动了无数人,也堪称时代记录。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是曹征路老师重新思考近代以来革命与现代性的系列之作,将在本公众号陆续刊出。谁搞土地兼并,谁就会被历史车轮碾得粉碎——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四十一)曹征路
中国是一个农业的国度,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
土地兼并是导致中国几百年一次王朝更迭的根本原因,兼并——革命——再兼并——再革命,构成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史。
土地私有制孕育了地主阶级的奢靡生活,使劳动剩余沉淀社会生产力停滞甚至倒退,使农业资本无法转变为工业资本,
也是近代中国在欧洲机器工业革命潮流中衰败下来的重要原因。
所以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在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不了解这个国情,不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与支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反之,谁的主张符合这个国情,谁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谁就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与支持,取得革命的胜利。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主张“耕者有其田”,但他没有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发动广大农民解决土地问题,虽然取得了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伟大胜利,但未能巩固住革命成果,所以也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蒋介石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也得到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支持,但终究因为其阶级基础就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而推行不下去。从历史逻辑上说,蒋介石就是失败在这里。所以他败走台湾以后才会吸取教训,匆匆忙忙推行三七五减租和土改。
中共的党内路线斗争其实也是围绕土地私有制反复展开的,这个斗争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天所谓的“左右之争”,所谓的“告别革命论”“人性自私论”“纯学术纯艺术论”,绕来绕去说穿了就是要不要消灭私有制,要不要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要不要共享社会劳动成果。
中共的早期党员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出生于富裕家庭,与
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他们在理论上接受了马列主义学说,主张阶级斗争,但在行动上却具有摇摆性。早期的东固地区共产党的负责人李文林,就是在土地问题上表现出这种摇摆性。
中央苏区的后期左倾路线,抗战时期王明的右倾路线,也都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表现在土地问题上就是要么彻底消灭、要么根本不敢触动地主阶级利益。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共产党同样面临这个根本性任务。《共产党宣言》概括的一句话就是“消灭私有制”,这是共产党存在的理由,也是全体共产党人的初衷。
中共七大实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首先就是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即“放手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在抗战时期,民族矛盾上升,共产党曾经放弃土地革命的口号,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这是当时对日战争的需要,抗战胜利以后中国还要继续前进,共产党就必须提出自己的现代性方案。至于实行什么政策,怎么样有利于最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在各个阶段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都不影响土改的目标,实现“耕者有其田”。这本来是个非常清晰的事情,也得到民主党派的一致拥护,可近年来在一些党史专家那里又模糊起来,似乎这里有什么空子可钻。
杨奎松的《重温中共土改“五四指示”》一文,就代表了某
些党史颠覆家的主要观点。该文大意是:
中共1946年的土改政策“先温和,后激烈,最后又中途停止”,曾经试图以发行公债方式赎买地主的土地。他的意思是,本来土改是可以温和的,民主党派和多数共产党干部都支持和平土改,后来因为国共两党争夺东北,这个计划才流产了。此文一出,互联网上搅混水的文章又开始接力传播,把“五四指示”歪曲成“重视土地改革的合法性”,暗指土改不合法,要合什么样的“法”又不明说。
杨奎松的引申义则是内战的责任要由共产党来负,因为研究“五四指示”时内战还没有全面爆发,放弃和平土改即是放弃和平民主。他的根据是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停战令达成,政治协商会议召开,31日政协通过五项重大和平决议,并决定了整编国共双方军队的原则方案,从而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和平民主的舆论热潮。紧接着,中共中央于2月1日通过并向全党发出了准备迎接和平民主新阶段,中共中央于2月21日发出指示,部署参加5月5日召开的国民大会代表推举工作。25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3月6日和7日,毛泽东接连起草并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电,随后,因国共双方围绕着东北接收问题发生冲突,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有否认政协决议的种种言论,导致中共中央停止提交准备加入国民政府的领导人名单,并要求将
国大召开延至双十节。”
1946年上半年似乎真的只有这几件事。早在1945年底,双十协定签订后不久,蒋介石就已经开始进攻解放区、并迅速运兵以控制华北准备接受东北。在战与和两种前途的情况下,才会有受命前来调停国共冲突的美国特使马歇尔来华,杨奎松装作不知道。
对于马歇尔,蒋介石是欢迎的,因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和其他一系列文件构成了马歇尔来华使命的要点。这就是:扶蒋、防苏、压共。杜鲁门认为支持蒋介石政府以防止苏联控制“满洲”与中国,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
12月20日,马歇尔飞抵上海与各方接洽,会同国共代表各出一人组成三人军事小组调处停战等问题。对于解决冲突的方法,国共双方的公开立场非常明确,蒋介石要求取消共产党的军队,共产党则要求取消国民党的一党政府。也就是民主党派归纳的:“你交出军队,我给你民主”。在1月7日开始的三人军事小组正式会议上国共双方经过逐项修改通过了马歇尔提出的一个草案。并与1月10日达成了停战协定。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也正式召开。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全国各党派无党派人士齐聚一堂,讨论和商定国家大政方针。 共产党人对停战协定的签订和政协会议召开这种积极态度是真诚的,共产党人在美国单方面调处国共冲突和停战协定问题上所做出的种种让步,无非是为了在当时条件下实现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曹征路 谁搞土地兼并谁就会被历史车轮碾得粉碎重访革命史之四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