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是3的倍数:4 、 9 、 。
(3)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5 、 30。
2、从4,5,0,6四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两位数。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 同时是2和5的倍数( ) 同时是3和5的倍数( )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 3、分一分(把下列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1、4、11、18、23、45、128、33、87、57、2
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既是奇数又是质数
五、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每题3分,共6分)
10 3 5 6 12 1.5
六、综合应用。(共24分)
1、一个数,既是12的倍数,又是48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5分)
2、一个三角形的果园,高30米,底是26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2平方米,那么这个果园能种果树多少棵?(6分)
3、有一个停车场原来的形状是梯形,为扩大停车面积,将它扩建为一个长方形的停车场(如下图)。扩建后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水泥0.6千克,扩建的部分共需水泥多少千克?(7分)
4、种了3种蔬菜,请你分别计算每种蔬菜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分)
31
奥数乐园:(10分) 把长28米、42米的两根铁丝,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许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米?共能截成几段?
第 二 月检测分析 最 及低及最高总均格分 格 分及分 分 人及 率 姓名 数 姓名 60-8未及格 90分60分9分学生姓 以上 以下 人名 人数 人数 数 试难 卷易 情度 况
32
失分 方面 教的方面 的问题 学的方面 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整改 措施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44-48页全部内容。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复习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整理和归纳知识。 情感目标:自我评价和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全面掌握三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体验有序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 法:引导探索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这一阶段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总结。
1、请你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与同伴交流。
33
2、小组合作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有序地归纳与整理。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概念及相互联系)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概念及相互联系)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概念及相互联系) 3、汇报结果,教师补充。
三、巩固与应用。课本第46页的第1-5题。
四、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第47、48页的第10-14题。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课本第47页的第6、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一、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及其计算);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认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3、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后续的相关内容:本册(组合图形的面积及其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六年级上册(圆面积及其计算) 二、单元教材分析
1、在比较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中,渗透面积计算的策略。
3、在探索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本质特征。 三、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图形的高。
3、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课题一 比较图形的面积
34
教学内容:课本第49-50页内容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手段: 学生、老师准备方格纸,小图形。 教 法:探索引导 学 法:自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图形世界。看谁最聪明,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49页全部内容 1、图中哪些图形的面积相等? 2、哪些图形组合以后面积相等?
3、哪些图形可以变一变?变成什么图形?
4、你还知道哪些图形的面积?用什么方法比较? (二)自学
(三)检测。课本第50页“练一练” 第1题。(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对图形的分割和平移,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形状变化,但面积的大小不变这个事实) (四)精讲。怎样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依据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50页“练一练” 第2—4题。
先让自己画图形,再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画一些非矩形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者非标准的图形,从而进一步体会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相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有很多方法,比如用数方格法、平移法、旋转法、剪接法等。) 六、作业。1、配套练习相关练习。 2、预习“认识底和高”
板书设计: 比较图形的面积
课后反思:
课题二 认识底和高
教学内容:课本第51—52页全部内容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动手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做成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等操作活动,找到高这条线段,体验高的特征。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