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
课题十 练习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利用小数解决问题,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现实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练习法 教学手段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独立回顾,然后再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
2、给下面的试题添上括号,使计算正确。
1 - 0.25 × 4 ÷ 0.8 1 ÷ 8.05 - 7.8 × 0.4 = 0.75 × 4 ÷0.8 = 1÷0.25 × 0.4 = 0.75 ×5 = 1÷ 0.1 = 3.75 = 10 学生独立做,小组内交流 二、探究新知
1、算一算,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些。
54÷(3.94+6.86) (3.2+0.12)÷0.8 0.175÷0.25×4 0.175÷0.25÷0.4 2、做课本第20页的第7题。
3、做课本第20页的第8题。做完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做课本第20页的第10题。
(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具体的解题思路,最后动笔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完成练习册练习四。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五、知识拓展
小明家离学校11.25千米,他每天骑车上学,往返一次共需1.5时。小明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20页“练习二”的第8、9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1
第一次月考(3课时) 一、专心填一填。
1.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 )的小数点对齐。 2.0除以一个非0的数仍得( );任何两个相同的数(0除外)相除,商是( )。 3.6.4÷0.04的商的最高位是在( )位上。
4.5.8657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保留整数约等于( )。 5.0.444? 记作( ),2.13535? 记作( )。 6.根据132÷12=11,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13.2÷0.12=( ) 13.2÷1.2=( )
7.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计算时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 )倍。 8.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 );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0倍,商就( )。 9.在○里填上“>”、“<”、或“=”
2.4÷1.2○2.4 0.35÷0.99○0.35 0÷9.9○9.9
10.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大19.8,原来的数是( )。
二、认真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 1.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 ( ) 2.0.25÷0.12的商一定小于0.25。 ( ) 3.0.328328是循环小数。 ( ) 4.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 ) 5.1.47÷1.2的商是1.2,余数是3。 ( ) 三、精心选一选。(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 )。 A.除数 B.商 C.被除数
2.下列各数是循环小数的是( ) A.0.151515 B.0.1515??0. C.511512 3.商大于1时,除数( )被除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4.3.6与2.4的和除0.6,商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 A.3.6+2.4÷0.6 B.(3.6+2.4)÷0.6 C.0.6÷(3.6+2.4) 5.下列算式中,与7.2÷0.36相等的式子是( )。 A.720÷36 B.72÷3.6 C.7.2÷0.036 四、细心算一算。 1.口算。(8分)
3.6÷1.2= 0.72÷0.9= 2.6÷13= 4.8÷0.4= 4.4÷4= 0.78÷6= 7.2÷0.4 = 1÷0.25= 2.竖式计算。(12分)
1.25÷0.25 78.6÷11(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5.63÷7.8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脱式计算。(12分)
0.5×4÷0.5×4 (7.5-2.3×0.4)÷0.01 2.16÷0.9÷0.3 2.6×(0.175÷0.25) 4.文字题。(6分)
12
(1)12.5乘0.32除以0.4的商,积是多少?
(2)7.5减去1.5的差去除8.1加上4.5的和,商是多少?
五、快乐来解题。
1.一列火车从茂名到广州运行了405千米,用了5.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一台收割机9小时收割小麦4.5公顷。平均收割每公顷小麦要多少小时? 平均每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3.按照1美元兑换6.84元,美国籍教师安迪在中国工作,每月工资5000元,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保留两位小数)
4.一间教室的面积是87.04平方米,用边长0.45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共需这种瓷砖多少块?
5.服装厂购买一批布,原来做一件婴儿衣服需要0.8米,可以做720个。后来改进技术每件节约用布0.2米,这批布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13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课题一 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手段:白纸、彩纸、剪刀、各种平面图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你们会玩纸吗?怎么玩?看老师怎么玩?
你们会不会像老师这样玩呢?每人都有机会,不妨请大家也来玩一玩。
(设计意图:从 “玩”这一话题引入,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知图形,体悟特征
(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
1、结合附页1中的图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
师:既然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找课本21页图形的对称轴并画一画。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并且画出对称轴,你发现可以画几条?
(3)汇报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4.完成练一练,并交流判断的理由。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5.想象:根据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么图案。
三、动手实践,深化体验
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14
课题二 轴对称再认识(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23-2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手段:各种平面图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淘气画的房子,他画的对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
2、轴对称图形除了这个特点还有其他特点吗? 今天我们就来接着研究有关轴对称的其他知识。 二、画图形的对称轴
课件出示教材22页上面情境图。 淘气的房子是轴对称图形吗? 三、精讲
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不仅能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还能通过有几种完全重合的折法得知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3页,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完成课本24页“练一练”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24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三 平移
教学内容:课本25、2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