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F、 D、
11、 侧向容许通过速度主要决定因素是导曲线半径和( )ppt1.2p16 A、辙叉号数 B、道岔轨型 C、道岔结构 D、尖轨冲击角 12、 从9号、12号、18号单开道岔直侧向容许通过速度表可以看出,辙叉号码越大,即( )ppt1.2p16
A、辙叉角越小,导曲线半径越大,侧向过岔速度越高 B、辙叉角越小,导曲线半径越小,侧向过岔速度越低
C、辙叉角越大,导曲线半径越大,侧向过岔速度越高 D、辙叉角越大,导曲线半径越小,侧向过岔速度越低
13、 列车直向通过速度为100~160km/h的路段内,正线道岔不应小于( )ppt1.2p16
A、6号 B、9号 C、12号 D、18号 14、 在基线异侧、同侧布置两个对向道岔,两相邻道岔间的最小距离应为( )ppt1.2p18
A、L=a1十f+a2+△ B、L=a2十f+b1+△ C、L=S/sina D、L=S/sina min
15、 在车站两平行线路间的某一段需要修建站台火其他建筑物,以及为某种作业需要而变更线间距离时,期中一条线路要平行移动,移动后的线路与原线路之间用反向曲线连接,这种连接形式称为( )ppt1.2p21 A、线路终端连接 B、渡线 C、梯线 D、线路平行错移
16、 设在两平行线路之间,由两副辙叉号码相同的单开道岔及两道岔间的直线段组成的线称为( )ppt1.2p23
A、普通渡线 B、交叉渡线 C、缩短式梯线 D、复式梯线
17、 道岔后的连接曲线半径R ,应与相邻道岔的侧向通过速度匹配,故其应不小于连接道岔的导曲线半径, 可分别选用200m、350m、800m和( )ppt1.2p22 A、900 B、1000 C、1200 D、1300
18、考虑到配轨情况下,客运专线列车应考虑减少列车振动叠加,提高旅客 乘车舒适度的要求,其长度应满足( )ppt1.2p22
A、g≥0.2ν B、g≥0.4ν C、g≥0.6ν D、g≥0.8ν 注:ν——道岔侧向允许通过速度。
19、普通渡线一般适用于两平行线间的连接线间距不大于( )ppt1.2p23 A、5m B、6m C、7m D、8m
20、由四副辙叉号码相同的单开道岔和一副菱形交叉组成的线称为( )
6
ppt1.2p23
A、普通渡线 B、交叉渡线 C、直线梯线 D、缩短式梯线 21、、下列关于缩短式线路终端连接的必要性说法错误的是( )ppt1.2p22、ppt59
A、为了尽早实现线间距加大出线角度 B、能较早形成较大线间距
C、岔分线外转ф角,岔尾不能与曲线直连加g
D、附加曲线与连接曲线可以直连,反向曲线间加直线d
22、列车直向通过速度小于l00km/h的路段内,侧向接发列车的会让站、越行站、 中间站的正线道岔不应小于( )ppt1.2p16
A、6号 B、6.5号 C、9号 D、12号
23、客货共线车站,通行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的直线段应设置不小于( )ppt1.2p62
A、10m B、15m C、20m D、40m 二、多项选择选题
1、单开道岔的组成部分包括( )ppt1.2P6
A、转辙器部分B、辙叉及护轨部分C、有害空间D、连接部分E、活动心轨 2、对称道岔的运用特点包括( )ppt1.2P11
A、两侧线以较大角度偏离主线方向,减少导曲线半径; B、两侧线以较小角度偏离主线方向,加大导曲线半径;
C、缩短线路连接长度;
D、线间距及有效长度相同,道岔长度缩短; E、侧向过岔速度可以选用较小的对称岔道。 3、三开道岔运用特点是( )ppt1.2P14 A、缩短用地; B、尖轨寿命短;
C、为两道岔合成,共有3个辙叉;
D、两普通辙叉部分不能设置护轨,且存在有害空间,车辆沿主线向运行速度低;
E、可以开通3个方向。
4、交分道岔的结构特点是( )ppt1.2P17 A、两单开道岔合成; B、产生4个辙叉;
C、产生2个尖轨受两个转辙机控制; D、可开通2个方向;
E、可开通4个方向。
5、交分道岔的运用特点是( )ppt1.2P18 A、缩短线路连接长度;
7
B、缩短线路缝隙长度;
C、两钝角辙叉处不存在无护轨有害空间; D、两钝角辙叉处存在无护轨有害空间; E、可以开通2个方向。
6、道岔的辙叉号码可以用道岔辙叉角的余切来确定,规定正确的是( )ppt1.2P24
A、道岔号码N越小,辙叉角α越小,导线半径R0越小,侧向过岔允许速度越
高
B、道岔号码N越大,辙叉角α越小,导线半径R0越大,侧向过岔允许速度越高;
C、N越大 ,则道岔全长LQ越长,占地长度也越长,工程费用相应增加; D、N越小 ,则道岔全长LQ越长,占地长度也越长,工程费用相应减少。 E、N= cotα = FE ∕ AE
7、下列道岔号数规定正确的是( )ppt1.2P27 A、单开道岔9、12、18、30、38、42; B、对称道岔6、6.5、9; C、对称道岔6.7、6.8、6.9; D、三开道岔7;
E、交叉道岔9、12。
8、提高侧向过岔速度的措施是( )ppt1.2P29
A、采用小号道岔;
B、采用大号道岔(18、24),以增大曲线导线; C、采用对称道岔; D、道岔号数相同时,对称道岔导曲线半径较原单开道岔半径可增大一倍左右,可提高速度约30%~40%; E、采用可动心辙叉。
9、相邻两道岔中心间的距离的实际要求是( )ppt1.2P42
A、是整个咽喉长度达到最短; B、尽量节省运营费; C、尽量节省工程费; D、保证作业安全;
E、保证必要的行车速度。
10、线路连接形式包括( )ppt1.2P53
A、线路尽端连接 B、线路终端连接 C、渡线 D、梯线 E、线路平行错移 11、线路终端连接的构成要素包括( )ppt1.2P54
A、单开道岔
B、连接曲线,将引出的线路形成平行线;
8
C、夹直线g形成线间距;连接曲线轨距加宽过度,是固定轴距较大的机车顺利通过曲线;
D、夹直线g与g后连接曲线为同一个轨,曲线部分主要依靠道钉等扣件固定形成;
E、连接曲线曲线半径的选择:1.5R导>R导,且为50的整数倍。 12、在线路终端连接参数对g的影响包括( )ppt1.2P56
A、g=S?sina-(b-Rtg a?2) B、g=S?sina+(b-Rtg a?2)
C、S↑→g↑,R↓→T(即Rtg a∕2)↓→g↑ D、N↑→a↓ →b↑→g↓减小较小
E、N↑→a↓ →S∕sina↑→g↑增加较大 13、对g值的取值规定中,道岔后的连接曲线半径R,应不小于连接道岔的导曲
线半径,可以分别选用( )ppt1.2P58
A、200m B、350m C、550m D、800m E、1200m 14、缩短式渡线连接,客货共线车站的站线设置要求包括( )ppt1.2P62
A、通过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设置不小于20m的直线段; B、不通过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15m的直线段; C、在困难条件下,可设置不小于10m的直线段;
D、速度为200km∕h~250km∕h时,设置不小于30m的直线段,并满足无超高直线段长度不小于5m的要求; E、速度为250km∕h~350km∕h,设置缓和曲线时,设置不少于25m的直线段,不设置时,应符合无超高直线段长度不小于20m的要求。
15、道岔与道岔间的短轨f的作用包括( )ppt1.2P69 A、平衡车辆蛇行运动,左右摇摆;
B、增加旅客列车舒适度;
C、保证列车运行平稳,缓和列车的摇摆及车钩的横向拉力; D、保护道岔不损坏,方便站场的改造和养护维修; E、保证足够的线路间距。
16、道岔与曲线间g的作用包括( )ppt1.2P69 A、增加旅客列车舒适度,运行平顺; B、轨距加宽过渡;
C、使固定轴距较大的机车顺利通过曲线; D、平衡车辆蛇行运动,左右摇摆; E、保证足够的线路间距。 三、填空题
1、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进入或越过另一条线路均依靠线路的链接与交叉设备来实现,习惯上称这些设备为 。 ppt1.2P4
2、列车通过道岔时,凡是由道岔终端驶向道岔始端的称为 ppt1.2P9
9
3、列车通过道岔时,凡是由道岔始端驶向道岔终端的称为逆向通过道岔。ppt1.2P9
5、单开道岔的组成部分包括转辙器部分、辙叉及护轨部分、 ppt1.2P6 6、单开道岔道岔号数包括9、 、18、30、38、42。ppt1.2P27
7、对g值的取值规定中,道岔后的连接曲线半径R,应不小于连接道岔的导曲线半径,可以分别选用 、350m 、800m 、1200m ppt1.2P58 8、道岔的辙叉号码可用道岔辙叉角的 来确定。ppt1.2P24 9、辙叉号码越大,辙叉角 。ppt1.2P24
10、驼峰峰下线路采用对称道岔,其辙叉号码不得小于 ppt1.2p17 11、复式道岔包含三开道岔和 ppt1.2p14 12、对称道岔有6号、6.5号和 号ppt1.2p15
13、道岔几何要素中“q”表示 ppt1.2p15 14、三开道岔常见的道岔号码为 。ppt1.2P27
15、直向容许通过速度除了受辙叉号数影响外,还受 、道岔结构以及道岔可动部件闭锁的可靠性的影响。ppt1.2P28 16、侧向容许通过速度受 和尖轨冲击角的影响。ppt1.2P28 17、正线道岔的列车直向通过速度不应小于 。ppt1.2P30 18、侧向接发旅客列车的道岔,不应小于 号。ppt1.2P30 19、驼峰溜放部分应采用 号对称道岔。ppt1.2P32 20、动车、养护维修列车等走形线在到发线上连接时应采用不小于 号道岔。ppt1.2P36
21、段管线、维修线在到发线上出岔时,应采用 号。ppt1.2P36
22、线路连接形式有线路终端连接、 、梯线及线路平行错移等。ppt1.2P53
23、客货共线车站,通行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 的直线段。ppt1.2P62
24、客运专线车站,200—250km/h,设置不小于 的直线段。ppt1.2P62 四、简答题
1、车场按形状可分的类型。(4分)ppt1.2P26
2、线路终端连接的构成要素。(5分)ppt1.2 五、分析题(每小题10分)
1、确定一下站场图8号10号16号17号18号道岔的号数?并计算16号道岔和18号道岔的最小距离。(客货共线、速度<100km/h、按标准轨计算)ppt1.2第一、二节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铁路站场及枢纽试题 第一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