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报告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为做好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破解我市经济发展的人才制约瓶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成立了联合调研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调研的对象具有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调研的内容包括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政策措施、管理服务、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高层次人才的所思、所想、所求等。调研采取填表统计、无记名问卷、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走访单位、听取领导和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等形式。在全面掌握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后,调研组还到省外无锡、苏州、昆山、吴江等先进地区和省内花都、惠州、河源等兄弟市进行调研,现将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
(一)我市高层次人才总量、结构和分布状况
1、高层次人才总量。通过调查统计,我市总有高层次人才 5940人,(含茂石化437 人,茂名学院424人)。其中党政人才49人,占0.9 %;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5429人,占91.4 %;高级技师462人,占7.7 %。
2、高层次人才分布情况。在全市高层人才5940人中, 教育类人才3084人,占51.9 %;卫生827人,占13.9%;工程技术1113人,占18.7%;经济类人才129人,占2.2 %;农业63人,占1.1 %,其他724人,占12.2 %。
3、高层次人才年龄结构。35岁以下192 人,占3.2 %;36-45岁1893 人,占31.9%;46-54岁3276人,占55.2 %;55岁以上579人,占9.7 %。
4、高层次人才学历结构。博士32 人,硕士669人,硕士学历以上占11.8 %;本科4076人,占68.6%;大专1126人,占19%;大专以下37 人,占0.6%。
5、高层次人才流失情况。 据统计,从2000-2007年,全市共调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58人,调出156人。
(二)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尤其高度重视高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是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市和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制订了人才工作规划,明确人才工作目标和任务。近年来,我市制订出台了《茂名市人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机制的细化实施方案》和《茂名市“十一五”人才规划》,提出了我市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各县(市、区)结合各自的实际,也相应制订了有关人才规划和具体实施措施。
三是制订出台人才政策。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的人才政策有:《茂名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茂名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管理办法》、《关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意见》、《茂名市人事立户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茂名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茂名市专业技术人员突出贡献奖励办法》等,各县(市、区)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了相关的人才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市人才的管理、引进、培养、激励、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促进人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采取措施,广纳人才。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通过组团到外省、市参加大型招聘会,广纳高层次紧缺人才,如每年组团参加“全国西部人才招聘会”、“广东省招聘高级人才(武汉)洽谈会”等,引进了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据统计,近年来我市通过组团先后从全国各地招聘高层次人才63人,其中博士11人,硕士36人,高级职称人才16 人。今年我市又组织了教育部门和部分事业单位先后2
次赴北京、西安、武汉等地招聘人才,共招紧缺人才近200名,其中博士6名,硕士52名。
五是加大投入,设立人才资源专项开发资金。市设立人才资源专项开发资金,从2006年起至2010年,市财政每年投入100万作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
六是重视高层次人才选拔管理工作。目前全市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市委组织部先后选拔5批市管专家和拔尖人才,各县(市、区)也选拔管理了一批专家和拔尖人才,市、各县(市、区)均建立了拔尖人才和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贴和政治待遇。如在中秋、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座谈会、茶话会、上门慰问等形式关心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平时注意做好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七是加强高层次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去年底今年初,我市先后开展了第一届专业技术人员突出贡献奖评选活动和第一届有突出贡献技能人才评选活动,分别表彰和奖励了8名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10名高级技师、11名技师、14名技术能手。各县(市、区)也开展了各类人才的评比表彰活动,如信宜市2006年开展了“青年科技带头人”评选活动、2007年开展了“十大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有效地激励了我市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好地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是积极改善各种人才环境。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市、各县(市、区)均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强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积极改善我市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为吸引人才改善人文环境,而且也为我市人才集聚提供了有效载体。
九是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整体上能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统一指导下开展人才工作。最令人可喜的是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能密切配合、主动参与、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如我们重点调研的11家企业,其内部都设立“人力资源部”,有专职机构和人员负责人事人才工作。近几年来,我市不少企事业单位主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市场
招、网上聘等多渠道多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突出表现在:一是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主动出台优惠政策。如茂名学院出台了力度较大的《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待遇的暂行规定》,具体明确了按一定条件引进1名博士学位的教授给予3万元安家费、5万元科研启动费和25万元购房补贴;引进1名硕士或学士学位的教授给予3万元安家费、5万元科研启动费和20万元购房补贴;引进1名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给予3万元安家费、3万元科研启动费和20万元购房补贴;引进1名硕士学位的副教授给予3万元安家费和3万元科研启动费;引进1名博士给予3万元安家费、3万元科研启动费和15万元购房补贴。据统计,2000-2007年,茂名学院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28人。二是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采取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如卫生系统,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均出台优惠政策或高薪吸引人才。据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目前科室的负责人的收入普遍不低于甚至超过超过珠三角发达地区同一层次的医院医生待遇。此外,高州市人民医院还为这些医疗骨干提供200平方米的住房,院方出资送他们进修学习,在事业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机会和平台,这些都是医务人员梦寐以求的。在待遇方面,一些民营企业更胜一筹,如茂南区广东立威化工公司,给高层次人才的年薪可达25万元。三是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注意发挥人才作用。从这次调研看,我市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不仅表现在提供人才优惠政策和待遇上,而且还表现在用人单位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千方百计让人才为企业创造效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众和公司工程中心,充分发挥高级人才作用,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抗冲树脂,实现国内规模最大、效益较好的企业。茂名高岭土科技公司在公司老总曾伟能(本身也是引进人才)的带领下,依靠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自主研发的MM01纳米高岭土,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该公司牵头修订的造纸高岭土标准已通过行业协会审查,正在报国家质检局审批。茂名日化涂料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利用引进人才研发的硅离子墙面漆获得国家专利金奖,该产品标准被省质检局批准为省行业产品标准。广东立威化工公司十分注重科技和人才两大因素,高薪聘用高级人才,充分发挥高级人才作用,不断创新,使公司稳步发展,成立25年来始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傲立潮头,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十是重点加强柔性引进人才。针对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竞争能力相对薄弱的实际,近年来,广大企业和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普遍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方式引进人才。从调研情况看,我们发现柔性引进人才具有价廉、快捷、实用的特点,是欠发达地区一种理想的引进人才方式方法。因为柔性引进人才不需改变人才身份、户籍和人事关系,用人单位一般不需考虑人才住房、福利和社保等问题,简单、便利、快捷实现用人不养人的“潇洒”,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电白汉山锁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候鸟”方式聘请国内制锁专家择机到厂指导并及时提供最新信息及技术,创立了广东省名牌产品,成为粤西最大锁业生产基地。高州市人民医院,采取刚性和柔性相结合引进人才,从北京、江西、广州等地柔性聘用一批又一批医疗专家前来进行传、帮、带工作,既保证了医院医疗技术,又培养了本院的人才,使医院成为全国县级医院的佼佼者。茂名三高渔业有限公司通过和中国淡水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奥本奥尼鱼苗获得了省优质产品称号和国家级良种场资质。化州市奥尼鱼繁殖场(个体户)柔性引进某水产研究所2名高级技术人才,由他们提供养殖技术,一年只需来3次,每次3-5天,就解决问题。这种需要就来,解决问题就走的柔性引才方式 ,既省钱又管用,体现了低成本效益的原则,值得欠发达地区借鉴和推广。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相当部分石油化工、乙烯后续加工企业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是柔性人才,而且相当部分是从茂石化公司富裕人才或退休人才中通过柔性方式聘请的。据统计,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拥有柔性人才达21400多人,占71.3%,每年通过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达1000多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我市解决急需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我市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高层次人才总量偏少,素质偏低。我市高层次人才只占全市各类人才总量1.3 %。茂名在省内外学术界具有影响的领军人物、拔尖人才,或者能够支撑一个项目一个行业的科研领军人才寥寥无几。现有的高层次人才相当一部分专业单一,技术老化;真正会搞科研又善经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尤为稀少。
2、高层次人才分布不合理。发达国家70%的高层次人才在企业,30%在事业或其他单位,而我市高层次人才分布则倒置过来,70%多在事业(教育、卫生)单位,不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茂名市高层次人才调研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