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称变成构造。常见的类型有: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4、试述变质岩中矿物成分的特点以及变晶结构和岩浆岩结构的区别。 答:(1)变质岩矿物成分的特点:
① 富铝的硅酸盐的同质多象变体,例红柱石、蓝晶石、硅线石、石榴石等都是变质岩的特征结构。 ② 富钙的硅酸盐,如透闪石、透辉石、绿帘石、石榴石是热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
③ 变质岩中含氢氧根的矿物多于岩浆岩相比,更为发育,象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等,系变质作用中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的结果。
④ 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着纤维状、鳞片状、放射状等结构,沿一定顺序排列,这是定向压力作用的结果。 其他特征:变质岩中长石少双晶,一般以单晶出现。石英、长石以波状消光,体积小、密度大的矿物出现。
(2)变晶结构和岩浆岩结构的区别:
① 变晶结构是在固态的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结构是岩浆岩矿物从硅酸盐熔体中结晶出来形成的,因此,变质岩的粒度普遍小于岩浆岩中矿物颗粒的结晶粒度。
② 变晶结构中的各种矿物几乎是同时生长的,变斑晶与变基质同时,甚至稍晚于变基质,这同岩浆岩中不同。
③ 变晶结构中矿物的自形程度不能反映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只能反应矿物结晶的能力大小。这同岩浆岩中不同。岩浆中自形程度能反映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
④变晶结构中无半晶质和玻璃质,岩浆岩中有半晶质和玻璃质。
第十一章变质岩各论
一、名词解释
1、动力变质岩: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动力变质岩。
2、区域变质作用:指大面积分布的,作用因素复杂的一种变质作用。由温度、均向压力、定向压力和具有
化学活动性流体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二、填空
1、据变质作用类型将变质岩分为接触变质岩、交代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混合岩。 2、区域变质岩的十种类型为:板岩类、片岩类、千枚岩类、片麻岩类、角闪岩类、长英质粒岩类、麻粒岩类、榴辉岩类、大理岩类、石英岩类。 三、问答题
1、片岩和片麻岩有何不同?(从平均粒经、片柱状矿物含量、结构、构造等方面特征进行对比)
答:片岩:其特征是有片理构造;由片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常见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阳起石等;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片麻岩:其特征是具有片麻状构造;粒度一般较片岩粗;片柱状矿物以云母及角闪石常见;常为花岗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粒状矿物中主要是长石,其次是石英,可含有少量石榴石、红柱石、硅线石、堇青石等特征矿物。
2、在热接触变质岩类中,影响变质圈宽度和形态的因素有那些?
答:(1)侵入岩体的规模大小规模大,热量多,则晕圈宽度大。
(2)岩体的侵入深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迅速,散热快,使底板围岩烧烤变质,晕圈宽度窄;中深条件下,热能散失慢,晕圈发育的宽度大。
(3)侵入岩体的成分酸性岩如花岗岩因富含挥发分,易促成化学反应,因而晕圈发育。 (4)围岩的成分、结构和产状泥质岩石和碳酸盐类岩石易变质;石英长石质的岩石难以变质,原岩结构细小疏松比结构致密的容易发生变质。此外,围岩的片理和层理与接触面垂直,易于导热,在该方向上晕圈发育宽度也大。
(5)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接触面平缓则晕圈发育。 3、试述岩浆岩、变质岩中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区别。
答:在矿物上,变质岩的矿物生成一般是在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晶出的,主要在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有:红柱石、蓝晶石、硅线石、硅灰石、绿帘石、符山石、方柱石、透闪石、透辉石、阳起石、硬绿泥石、蛇纹石、滑石、石墨、十字石、堇青石、石榴子石,在变质岩中不含玻璃质,副长石(霞石、白榴石)、鳞石英、透长石等也不存在。而岩浆岩是在温度下降情况下晶出的,主要在岩浆岩中出现的矿物有:鳞石英、透长石、霞石、白榴石、方钠石、黝方石和玄武角闪石。
在结构上,岩浆岩中可以有玻璃质,而变质岩中无玻璃质;岩浆岩具有其特殊的结构,如交生结构、环带结构、辉长结构、辉绿结构、间粒结构、间隐结构、花岗结构、煌斑结构等,变质岩的特有结构为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碎裂及变形结构等。在构造方面,岩浆岩具有流面流线构造、流纹构造、柱状节理、气孔杏仁构造等特有构造,而变质岩的构造特点是矿物的定向排列。如变成构造中的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
矿物岩石学课程上网试题及答案(红字体为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 晶体:结晶质,指具有空间格子构造的固体。或者说,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2 岩石学:以岩石为研究对象,以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野外产状、共生组合、分布规律以及岩石成因和成矿规律的关系等为研究内容一门独立学科。
3 类质同象:矿物晶体在结晶过程中,晶体格子中的某种质点(原子、分子、离子)的位置被性质相似的质点所替代,替代后除晶格常数略有变化外,晶体的结构类型并不发生改变的现象。
4 条痕色:矿物粉末的颜色。或者说,是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5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固态条件下所发生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称变质作用。
二 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 何为三八面体结构和二八面体结构层状硅酸盐?
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八面体基本结构层中,若层内所有的八面体空隙被二价阳离子充填(占据),称为“三八面体结构”,由此构成的层状硅酸盐叫做三八面体结构层状硅酸盐;
如若八面体空隙2/3空间被三价阳离子占据,称为二八面体结构,由此构成的
层状硅酸盐叫做二八面体结构层状硅酸盐。
2 {111}在等轴晶系、四方晶系、三方晶系、斜方晶系中分别代表什么单形? 等轴晶系:八面体; 四方晶系:四方双锥; 三方晶系:菱面体; 斜方晶系:斜方双锥;
3 用以下几组数据确定侵入火成岩的名称:
(1) 暗色矿物 30%(角闪石 25%、黑云母 5%),斜长石 55%,钾长石 7%,石英 8%; 石英闪长岩
(2) 暗色矿物 15%(角闪石 5%、黑云母 10%),斜长石 55%,钾长石 10%,石英 20%; 英云闪长岩
4 岩浆岩的块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成因?
块状构造岩石一般为全晶质结构,矿物结晶粒度、颜色、成分无明显的差异性变化,反映的是岩浆在相对稳定、缓慢降温条件下结晶的特点。
斑杂状构造的岩石,矿物成分、粒度、颜色等在岩石内部分布不均匀,呈现大小各异的斑块状。主要体现出岩浆对围岩或者捕虏体不均匀的同化混染作用。 5 晶族、晶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晶族的划分依据:高次对称轴数量。 高级晶族:高次对称轴多于一个; 中级晶族:只有一个高次对称轴; 低级晶族:没有高次对称轴; 晶系的划分:对称轴的类型。 等轴晶系:4个三次对称轴; 六方晶系:1个六次对称轴; 四方晶系:1个四次对称轴; 三方晶系: 1个三次对称轴;
斜方晶系:多于一个二次对称轴或对称面;
单斜晶系:不多于1个二次对称轴或者对称面。 三斜晶系:没有二次对称轴 三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方解石具有菱面体解理,该矿物与石英的区别是 硬度小于石英 、 有三组菱面体解理、和 遇到稀盐酸强烈气泡 。
2 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必要条件是: 温度 升高, 压力 降低和 流体组分 的加入。
3 条纹长石是钾长石和钠长石的交生体,钠长石为客晶 称为正条纹长石, 钾长石为客晶 称为反条纹长石。
4岩浆岩中的矿物主要是硅酸盐矿物,它们在不同类型的岩石中分布很不均匀。橄榄岩中含量最多的矿物是 橄榄石 和 辉石 ,其总和占岩浆岩矿物总含量的90%以上 。这些矿物通常被称为主要矿物。
5 具有[Si2O7]硅氧骨干的硅酸盐矿物属于 双四面体岛状硅酸盐 亚类。 6 四方柱与斜方柱单形的区别在于 四方柱的横断面为正方形,斜方柱断面为菱形;菱形十二面体与五角十二面体的区别在于 1)晶面:菱形十二面体为菱形,五角十二面体为五边形;2)五角十二面体没有4个四次对称轴 。 7 原始地幔岩石组分被认为相当于 二辉石橄榄岩 成分。
8 地球表面出露最多的侵入岩是 花岗岩,出露最多的喷出岩是 玄武岩 。 9 变质岩中的片麻状构造的特征是: 片状、针柱状矿物断续定向排列 。 10 长石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矿物,常分为碱性长石 和 斜长石 两亚族,中长石属于 斜长石 亚族。
11 α石英573℃转变成β石英的过程叫做 改造式同质多像转变 。 四 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答案可能多于1个)
1石英是岩石中分布最广泛的矿物之一,石英有如下基本特性A C 。 A油脂光泽无解理;B、常与副长石共生;C、常与酸性斜长石共生,在沉积岩中亦经常可见;D、半透明硬度小于小刀。
2变质岩中的特征变质矿物是 C E 。
A、稳定的贯通矿物;B、蚀变矿物;C、稳定范围很窄的矿物;D、原生矿物;E、新生矿物;
3中性喷出岩代表性岩石为安山岩和粗面岩,它们分别对应的侵入岩为: D
。
A、闪长岩;B、正长岩和辉长岩;C、闪长岩和二长岩;D、闪长岩和正长岩; 4 辉石是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之一,有如下的特性: A D 。 A、属斜方晶系或单斜晶系;B、有二组完全解理且夹角为124度;C、仅产于岩浆岩中变质岩与沉积岩中不可见;D、为链状硅酸盐亚类中单链型硅酸盐矿物。 5 斜长石是最常见矿物之一,关于斜长石正确的表述有: A B D 。 A、均有[010]及[001]二组完全至中等解理;B、常发育钠长石双晶及卡-钠复合双晶;C、属岛状硅酸亚类,硬度一般≥7;D、广布于多种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中。
6 变质岩矿物成分主要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A B C 。
A 原岩化学成分;B 变质作用的条件;C 外来介质的加入;D 矿物生成顺序; 7 变斑晶的形成: B 。
A 早于基质矿物,其中的包裹矿物先形成;B 晚于基质矿物,其中的包裹矿物先形成;C 早于基质矿物,其中的包裹矿物后形成。 8 日本双变质带表现为: A 。
A 高压低温和低压高温变质带共存; B 低压低温和高压高温变质带共存; 9硅酸盐矿物,从岛状——链状——层状——架状,硅氧骨干中的Al 替代Si的现象 C 。
A 都不普遍; B 都很普遍; C 越来越多; D 越来越少 10 斜方柱可以出现的对称型是 A D 。 A L2PC; B L3 3L2 3PC; C L4 4L2 5PC; D 3L2 3PC 五 论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
1 简述暗化边结构的主要特征?如何区别暗化边结构与反应边结构?(10分)得分点:
1)暗化边矿物:喷出岩中角闪石、黑云母等斑晶矿物;
2)成因:这些矿物含有结构水,岩浆喷出时压力迅速下降水分溢出时散失热量,使这些含铁的矿物氧化形成暗化边。
3)与反应变的区别:反应边矿物是矿物未固结情况下发生的成分变化,暗化边是已固结矿物发生的变化
2 试分析板块边界类型及火成岩可能形成的原因(10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矿物岩石学综合复习资料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