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 南 九 职 专 教 案
编号:15 课时安排: 3 学时 §5—3 传动轴 第六章 悬架 §6—1 概 述 §6—2 弹性元件 §6—3 减振器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传动轴 2、掌握弹性元件 3、熟悉减振器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 * 一、传动轴 nk?K?D(实心) L2D2?d2nk?K?rpm(空心) 2L第六章 悬架 一、概 述 弹性元件 组成 减振装置 导向装置 二、 弹性元件 1、板弹簧 2、螺旋弹簧 3、空气弹簧 三、减振器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课堂讲授、黑板板书、多媒体辅助
31
板书设计: §5—3传动轴 nk?K?D(实心) L2D2?d2nk?K?rpm(空心) 2L第六章 悬架 §6—1 概 述 弹性元件 组成 减振装置 导向装置 §6—2 弹性元件 一、板弹簧 1、变刚度 2.卷耳强度 3、润滑与防污问题 二、螺旋弹簧 三、空气弹簧 k钢板销(pin)限位块(缓冲块)中心螺钉后支承后吊耳 前支承(spring fired ead) 绞链连接(spring fired ead)U型螺栓(U--bolt)高度调节阀气罐?v?p?p0?0? ?v? §6—3 减振器 从减振角度看对减振器要求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传动轴的构造怎样? 2、何谓悬架?它包括哪些部分? 参考书目: 同前 教师姓名:赵俊山 职称: 技师 年 月 日
32
济 南 九 职 专 教 案
编号:16 课时安排: 3 学时 §6—4 悬架结构形式 第七章 转向系 §7—1 概 述 §7—2 转向器 §7—3 转向传动机构 §7—4 前轮定位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熟悉悬架结构形式 2、掌握转向系工作要求和传动比 3、熟悉转向器 4、熟悉转向传动机构 5、掌握前轮定位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 一、悬架结构形式 1、非独立悬架 2、独立悬架 第七章 转向系 一、概 述 1、组成 2、工作要求 3、传动比 4、转向器效率 5、方向盘的位置 6、转向轮的位置 二、 转向器 1、分类 2、转向器传动间隙与调整 三、 转向传动机构 1、作用 2、组成 3、转向梯形机构 4、拉杆的特点 *四、前轮定位 1、主销后倾角r 2、主销内倾角β 3、前轮外倾角? 4、前轮前束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课堂讲授、黑板板书、多媒体辅助
33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板书设计: §6—4 悬架结构形式 一、非独立悬架 二、独立悬架 第七章 转向系 §7—1 概 述 一、组成 转向盘、转向轴、转向机(器)、一转向传动付、垂臂、纵、横拉杆、转向节 二、工作要求 三、传动比 iw?方向盘转角 转向轮转角四、转向器效率 五、方向盘的位置 六、转向轮的位置 §7—2 转向器 一、分类 二、转向器传动间隙与调整 §7—3 转向传动机构 一、作用 二、组成 传力杆件 梯形机构 三、转向梯形机构 五、拉杆 §7—4 前轮定位 一、主销后倾角r 二、主销内倾角β 三、前轮外倾角? 四、前轮前束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转向系组成及工作原理 2、 何谓前轮定位?各有何作用? YaLrβbLBA参考书目: 同前
教师姓名:赵俊山 职称: 技师 年 月 日
34
济 南 九 职 专 教 案
编号:17 课时安排: 2 学时 第八章 制动系 §8—1 概述 §8—2 制动器 §8—3 制动传动装置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制动系组成和工作原理 2、熟悉制动器 3、掌握制动传动装置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 第八章 制动系 一、概述 1、功用 2、实现制动途径 3、组成和作用原理 二、分类 *三、制动器 1、鼓式制动器 2、盘式制动器 3、中央制动器 四、 制动传动装置 1、液压制动传动装置 2、气压制动传动装置 3、复合式 4、多管路系统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课堂讲授、黑板板书、多媒体辅助
35
板书设计: 第八章 制动系 §8—1 概述 一、功用 二、实现制动途径 三、组成和作用原理 四、分类 §8—2 制动器 一、鼓式制动器 1、简单非平衡式制动器 2、平衡式 3、自动增力式 4、凸轮式 二、盘式制动器 三、中央制动器 §8—3 制动传动装置 一、液压制动传动装置 特点 缺点 二、气压制动传动装置 三、复合式 分类??真空液压式??气压—液压式?QQ轮泵(分泵)wheel cyl制动毂drun偏心轮总泵masfen cyt制动蹄shoes摩擦片lineingPPX2HLX1rY1Y2pPPp可调顶杆 补偿孔旁通孔四、多管路系统 1、一轴对一轴 2、一轴半对一轴 3、单管路 +分离器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制动系的组成、功用 2、简单非平衡式制动器、平衡式制动器、自动增力式制动器的异同点? 参考书目: 同前 △分泵(轮缸)间隙活塞星形片皮碗回油阀教师姓名:赵俊山 职称: 技师 年 月 日
3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发动机教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