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结合歌曲的学唱,认识反复跳越记号。 7、分组合作表演。 三、聆听《猜调》
1、初听感受歌曲的基本特点。
设问:这首歌曲情绪怎样?从哪里能够感受到情绪的变化? 2、再听,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和内容。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怎样的?你能否听出歌曲中问什么?答什么? 3、讨论,小结:这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4、复听,感受速度的变化。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
第二课时 一、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学唱《一只鸟仔》
1、用《一只鸟仔》歌曲的节奏律动。 2、用设计的律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的旋律,不加下滑音。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注意加上下滑音。 5、用双响筒和鼓为歌曲伴奏。 四、聆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初听音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还记得二年级听过一首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吗(《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谁能来介绍一下。
2、再听音乐,了解唱词。问:这段唱词是李玉和在夸他的女儿铁梅,他都夸了什么?
3、随音乐打拍子。 4、随着音乐唱一唱。 5、学习唱段中的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两首演唱歌曲。 四、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导入: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或
木偶走路的姿态?木偶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分段聆听乐曲。
(1)聆听第一部分音乐。要求:边听音乐,边用肢体和面部表情做无声的动作。 (2)再听第一部分音乐,学生离开座位,根据音乐切分节奏、休止符的特点,边听边用合适的动作即兴表演。 3、完整聆听,综合表演。
学生边听音乐边即兴表演,要求“步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五、小结。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空山鸟语》、《荫中鸟》,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柳树姑
娘》,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聆听《空山鸟语》和《荫中鸟》,感受音乐中“鸟”的形象,并能根据音乐
进行联想与想象。比较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的《荫中鸟》的相同与不同。
3、认识民族史管乐器笛子,记住笛子的音色,结合乐曲的欣赏进一步感受民族
乐器(二胡、笛子)丰富的表现力。
4、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顽皮的杜鹃》,学习顿(跳)音记号,并能在歌
曲中表现顿(跳)音的效果。
5、学会用二声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做到声音优美、声部和谐、
音高准确、富有力度变化。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认识顿(跳)音记号和唱名“5(sol1)、6(la1)、7(si1)”。
第二课时:聆听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的《荫中鸟》,认识笛子和中国作曲家刘天华。
第三课时:学唱二声部合唱曲《柳树姑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第3课 我们是朋友
三、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聆听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曲中听到什么特别的声音。(杜鹃的叫声“咕咕”) 2、再听歌曲,讨论:杜鹃叫了几次?
3、听教师范唱,边听边走路,学生在“咕咕”处加入演唱。 4、学唱歌谱。在学唱中认识“5(sol1)6(la 1)7(si 1)”。 5、学唱歌曲,在视唱中认识顿音。 6、边唱边表演。
7、在学生能够完整、正确的演唱是的基础上,试着在歌曲“咕咕”入分两组,听琴合唱。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空山鸟语》 1、初听音乐,问:
(1)这首曲子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空山”和“鸟语”吗?
(2)这首曲子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2、再次聆听,感受音乐的速度、音高、力度和情绪,并展开想象。听后围绕音乐是如何表现“空山”和“鸟语”进行讨论。
(1)聆听乐曲中表现“空山”的引子乐段,这一段音乐速度怎么样?音高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
(2)聆听第一段音乐,问:这一段音乐速度有什么变化?(快速)节奏有是怎么样的?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
(3)聆听后面几段音乐,要求学生仔细听,问:这几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3、复听全曲。
4、简介中国作曲家——刘天华。 四、聆听《荫中鸟》
1、导入:音乐中除了二胡模仿鸟叫声外,还有其他的乐器也可以模仿,现在请你聆听下面的音乐,听听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百鸟争鸣的景象的。 2、介绍笛子。
3、再听乐曲,听完后说说联想到的画面,听到了几种鸟叫声。
4、讨论:二胡演奏《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荫中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你还听过其他乐曲中模拟鸟鸣的声音吗? 6、小结。
第三课时 一、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演唱歌曲《柳树姑娘》 1、导入。
2、聆听范唱,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3、再听歌曲范唱,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4、学唱1-8小节歌曲。
(1)这8小节旋律的节奏一样吗?
(2)定出节奏“x. x xx │x - - │”,指导学生拍一拍,然后加入歌词按节读一读。
(3)加入音符。 (4)学唱歌词。 5、学唱歌曲后8小节。
(1)这里的节奏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给我什么感觉?
(2)学唱9——12小节,问:前两小节和后两小节有什么不同? (3)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学最后一句。
(4)出示力度记号,了解这些力度记号的意义。试着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来演唱歌曲的最后两句。
6、完整地演唱晦一违误旋律和歌词。 7、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说说第二声部是在什么位置进入的? (2)复习顿音记号。
(3)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地加入二声部演唱,注意力度变化和顿音记号。 8、小结。
第4课 一、 教学目标 1、 2、
在聆听和演唱音乐作品中,想象或联想音乐表现的“春”的意境,能用聆听民乐合奏《杨柳青》,感受乐曲明快、清新的民歌风格,能听辨出乐歌声表达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春天的歌
曲中的主要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民族乐器——笙,并记住笙的音色特点。 3、 4、 5、
能记住和哼唱小担协奏曲《春》的主题,并能编创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认识并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并能在演唱、编创等音乐实践活旋律的变化。
乐会》。能编创节奏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动中正确表现及运用。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嘀哩嘀哩》,认识十六分音符,聆听《春》。 第二课时:聆听《杨柳青》,认识“笙”。
第三课时:学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认识八分休止符。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学唱《嘀哩嘀哩》 1、听歌曲范唱。 2、学习十六分音符。
(1)你听出歌曲中的黄鹂鸟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一下?
(2)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拍一拍,分辨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不同。
(3)出示歌曲节奏,进行节奏练习。 3、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分段进行曲调的学唱。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为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创编。 四、聆听《春》
1、完整聆听音乐,出示乐曲题目《春》。简要介绍作者及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2、聆听音乐主题,感受音乐特点,随主题音乐哼唱。 3、聆听插部音乐,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律动。 4、完整欣赏,在主题音乐出现时哼唱,在插部出现时律动。 五、小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