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方针:指出版工作中应贯彻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出版工作中要继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世界各国进步文化,积极借助外在力量,着眼于出版业的外延式发展。
对口征订:指出版经营者根据出版物内容,寻找与其内容相关的行业或者部门,主动上门宣传推销,征求订数的出版物征订方式。
系统征订:指出版经营者通过某一专业系统,自上而下的向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单位或部门)宣传征订出版物,以促使整个系统产生购买行为的一种图书征订方式。
社会整合:社会整合是指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促进社会个人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通过出版工作,使出版物中的知识内容对社会成员的情感与行为产生影响,促使社会个体的情感与行为按照社会整体利益要求来规范,由此使出版工作具有促进社会整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效。
第一节 出版物的属性
出版物是含有一定知识内容的出版产品,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又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性。
一、出版物的商品性
商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是用来交换的产品;三是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凡具有上述基本特征的物品,都是商品。
?与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出版物是劳动产品。 ?出版物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出版物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二、出版物商品的特性
出版物是具有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双重身份的商品,它的特殊性不仅仅表现在使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价值上,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市场特点上。
这些特殊性表现在出版物商品再生产全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
?1.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殊性。
21
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出版物的生产过程由知识(精神)生产过程与物质生活过程两个明显的阶段组成,而知识(精神)生产过程在出版物使用价值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出版物使用价值作用的特殊性。
出版物使用价值作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作用领域、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与一般物质生活商品不同。
?出版物商品的市场特性。
1.出版物商品的交换价格没有反映图书商品的真正价值。
2.出版物市场需求容量有较大的伸缩性。 3.出版物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较短。
第二节 出版工作的性质
一、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
?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是由出版物的文化产品特性决定的。 ?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具体体现在出版式物再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
二、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
?1.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是由出版物的商品性决定的。
(1)出版物的商品特质,使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关系成为了商品所有者与商品的关系。
(2)出版物的商品特质,决定了出版发行系统在运行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都具有了经济意义。
(3)出版物的商品特质,使出版发行活动紧紧地与市场捆住一起。
?与出版工作的文化属性一样,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也是通过出版活动不同阶段
的具体工作表现出来的。
1.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
22
其二,生产过程是一个资本价值形态变化过程,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其三,生产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物质产品的制作阶段,属于商品生产过程,要受经济指标约束,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2.出版物流通过程的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出版物流通采用?°为卖而买?〒的货币流通形式; 其二,出版物流通的内在目的,是为了实现交换价值;
其三,出版物流通过程与一般商品流通过程一样,存在着价值增值现象,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为贵卖而买”的过程; 其四,流通过程要受经济指标约束,要进行经济核算。
三、出版工作两重属性的关系
在出版工作的两重属性中,文化是目的,文化性是其本质属性,是出版工作的主要性质;经济是手段,经济性是其非本质属性,是出版工作的附加属性。
?出版活动的基本功能是传播文化
1.出版活动具有使精神产品物质化的机能。
2.出版活动中的商业化运作能使文化产品在民众中普及,使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得以传播。
?出版产业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出版单位存在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文化贡献。
第三节 出版工作中应贯彻的方针
一、“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在出版理念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方面。 ?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上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 ?在出版产品和服务对象上更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3
?在作品内容的价值判断上,必须正确、细致地划分政治问题与思想和学术研究
问题的界限。
?在作品表达方式和风格的选择上,不能以出版者个人的好恶为标准。 ?在书稿加工过程中,要尊重作者,维护作者的著作权益。 ?在产品流通中要严肃慎重地处理报废出版物,尤其要注意不轻易停售或报废出版物。
三、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认真做好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 ?重视现存馆藏古籍的多媒体开发。
?积极引进承载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国外出版物。
第四节 出版工作的社会作用
一、出版工作对政治的影响
?进行舆论导向。 ?开展思想教育。
?促进社会整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出版工作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出版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出版工作传播科技知识,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通过出版工作进行信息传递,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出版工作对文化的影响
?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 ?提高社会成员文化知识水平。
?促进国家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本章思考与练习
?为什么说,出版物是商品?
?与一般商品比,出版物商品的特性表现在哪几个广面? ?为什么说,出版工作是一项文化工作? ?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出版工作的文化性与经济性两者关系应该如何认识?
24
?在出版工作实践中应该如何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出版工作中为什么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怎样在具体的出版
实践中贯彻好这一方针?
?什么是“两用”方针?出版实践中贯彻“两用”方针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简述出版工作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与作用。
?出版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出版工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出哪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出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
第四章 出版资源及其配置
?内容要点:本章叙述了出版资源的涵义及其构成的特点,阐明了出版资源优化
配臵的标准及其意义,探讨了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出版资源,它由哪些基本类型构成;认清出版资源与一般经济资源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掌握出版资源优化配臵的涵义、标准及其具体作用;熟悉出版资源配臵的基本手段、原则、要求。
?关键术语
资源:指财富的来源,这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专用名词。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土地等自然和社会的要素都可以称之为资源。 资源的稀缺性:某种物质或智能的存在与人类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的需求相比是有限的,这种属性就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经济性:某种物质或智能的存在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属性称为资源的经济性。
资源的多用性:指资源具有多种用途的属性,基于资源的多用性,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其进行多种开发和利用。
出版资源:是指与出版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各种要素的集合。能够形成出版物内容及产品形态的各种精神与物质资源都可称之为出版资源。出版资源是一个由多种类、多层次的资源组成的有机资源系统,包括出版物生产设备、原材料等物质资源,具有一定管理思想与技能的人力资源,以各种价值形态存在的资本资源,沟通各生产要素之间联系的信息资源,以及构成出版物内容的社会文化资源等等。
出版物选题资源:出版物选题资源是出版物知识内容的来源。出版物的知识内容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它既来源于社会文化,又要反映社会文化。所以,出版选题资源又可称之为社会文化资源。出版选题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主要由作者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的社会文化资源、国际出版资源几类资源组成。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出版与发行(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