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节选来源其他行业 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推进的关键年,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全面步入“攻坚期”的一年。新常态的4个典型特征将进一步持续,2014年出现的4大新因素还将进一步扩张,宏观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冲击,各类参数可能出现更多的变异和超预期的变化。增速的持续下滑、结构的持续调整、房地产进一步的周期调整以及改革力度的全面提升,决定了2015年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新常态中最艰难的一年。
1.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引领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按照时间表全面展开经济领域的大改革,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将对传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模式带来深度冲击。2015年至2017年是宏观经济运行的艰难期和下阶段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期。
2.房地产将在政策常态化之后步入全面调整期,其调整的路径和幅度将成为2015年宏观经济景气的焦点。但由于房地产参数没有全面恶化,房地产政策的调整空间依然较大,2015年房地产调整的幅度依然在可控区间之中。
3.“新平庸(New Mediocre)”与“大停滞(New Secular Stagnation)”的世界经济格局将有轻度改善,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速稳定的基础,并使中国外部不平衡的调整触底回升。但相对低迷的出口增速依然将对内部不平衡的调整带来持续压力。
4.地方政府在新《预算法》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地方融资平台调整和剥离、土地市场低迷以及考评体系进一步改革等因素的作用下将面临进一步的财政压力,地方投资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5.部分国有企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将面临盈利能力下滑幅度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困境”、“银行呆坏账上升”、“失业问题显化”以及“第三产业景气状况的下滑”将在新常态的新阶段出现。
6.金融改革将与“强监管”一起来推动我国经济“去杠杆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不仅对于宏观经济景气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去杠杆化”得以推进的关键。
7.投资下滑幅度的加大、消费的持续疲软、去杠杆和去产能的进一步实施,以及输入性通货紧缩的压力进一步强化,不仅将导致2015年GDP增速的回落,同时使中国整体性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
以下节选来源其他行业 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8.“强监管”+“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将在2015年进一步实施。改革的顺序对于宏观经济的短期运行依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2014年GDP持续回落的基础上,2015年GDP增速将进一步下滑。预计2014年GDP增速为7.41%,2015年GDP增速为7.18%,经济回落幅度达到0.23个百分点,较2014年的0.26个百分点有所收窄。
第二节 2013年中国茶油市场政策环境分析 一、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解析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意见提出采取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
意见包括:一是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
二是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积极促进汽车消费。
三是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切实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四是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降低消费成本。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实行商业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
五是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进一步促进银行卡使用;大力发展信用销售。
六是切实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安全消费。狠抓流通企业食品安全;加强市场监管,改善交易环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七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流通业发展。
二、茶油产业优惠政策
国务院对食用油发展极为重视,2007、2008年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明确提出要大力
以下节选来源其他行业 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于2006年、2008年两次分别在江西和湖南组织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国家林业局二○○九年七月)。
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发办[2007]59号); 3、《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08]36号);
4、《全国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5、《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6、《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种苗质量管理的通知》; 7、《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的通知》; 8、《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 1328-2006; 9、《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10、《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 11、《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12、《油茶优良种质资源》。
三、茶油的等级与质量标准
1、毛茶油:
毛茶油一般是由茶油产地使用液压榨油机,个别地方采用木榨制取的只经过简单过滤处理的茶籽油,我们又叫它为土茶油,这种油脂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茶籽油清香,我们很多的消费者喜欢这一种香味,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可能相当一部分年轻消费者,不喜欢这种气味。土茶油的色泽一般较淺,但透明度比较差,放置一段时间后有较多的沉淀物析出。土茶油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其主要的成分是机械杂质、磷脂、皂素、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以及水分,另外还含水量有相当数量的脂溶性物质,包括游离脂肪酸、醛、酮、腊质等一些低分子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不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产繁殖,容易引起油脂酸败变质,而且,对人
以下节选来源其他行业 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种油脂的烟点比较低,在烹调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烟雾,这些烟雾不仅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引发一些呼吸道疾病,而且烟雾中可能含有某些致癌物质,而诱发癌症。同时烹调时也污染了居室内的空气。另外,土茶油在家中放置时间不要过长。油脂从开始酸败变质到我们自己能够感觉到它已经变质了,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只是我们开始感觉不到罢了。油脂在酸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目前认为过氧化物是致癌物质之一。因此,我们家中的油脂存放时间不要太长。
2、二级茶油
二级茶油的原料包括土榨、液压榨、螺旋榨油机榨出的毛油,这个等级的油脂一般经过过滤去杂,水化脱胶处理,去掉了油脂中的机械杂质,磷脂、蛋白质以及其它水溶性杂质,而用现代浸出技术制取的毛油,还必须经过脱酸处理,去掉油脂中的部分游离脂肪酸,按照国家有关的质量标准,二级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大约应该在2%以下,色泽也要比土茶油要淺一些,但茶籽油仍保留浓厚的茶籽油风味,由于烟点比较低,烹调时仍然有较大的烟雾,不过比土茶油要少。
3、精制茶油
精制茶油是采用土榨、液压榨、螺旋榨以及浸出法制取出来的。
毛油经过脱胶、脱色、脱臭处理,也就是“四脱”处理生产出来的档次较高的油脂。这种油脂的特点是色泽比较淺,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比较低,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不得超过0.5%,由于精炼过程中的脱臭工序采用了高温高真空条件处理,使得茶籽油的气味损失较大,故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精制茶油除在炒菜的时候闻到茶油的清香外,平常几乎闻不到茶油天然的气味。精炼茶油的烟点比较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炒菜的时候要将油脂烧得较高的温度才看到油冒烟的原因。这里我顺便要提醒我们的消费者,等到油烧得冒烟后才把要炒的菜倒进去,其实这种烹调方式对于现在这种精炼程度比较高的油脂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因为这些油的烟点比较高,一旦把它们加热到我们的眼睛看到油冒烟时,温度已经在200oC以上了,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油脂已经开始氧化破坏了,并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四、油茶籽油-国家标准GB11765-8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以下节选来源其他行业 仅用于展现报告结构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籽油的技术要求、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油茶籽为原料制成的商品油茶籽油。 2 引用标准
GB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4478 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残留量卫生标准 GB5127 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 GB5524 植物油脂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5525 植物油脂检验 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 GB5526 植物油脂检验 比重测定法 GB5527 植物油脂检验 折光指数测定法 GB5528 植物油脂检验 水分及挥发物测定法 GB5529 植物油脂检验 杂质测定法 GB5530 植物油脂检验 酸价测定法 GB5531 植物油脂检验 加热试验 GB5533 植物油脂检验 含皂量测定法 GB5539 植物油脂检验 油脂定性试验
GB5009.1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阶段总则 3 技术要求
油茶籽油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3.1 折光指数(20℃):1.4671~1.4720 3.2 比重(20/4℃):0.9104~0.9205 4 质量指标
4.1 分级指标见下表:
4.2 油茶籽油以2级为计价基础。
4.3 各级油茶籽油中均不得混有其他食用油或非食用油。 4.4 卫生指标符合GB2716、GB4788、GB5127规定。
指 标 等 级 项 目 色泽(罗维朋比色计25.4mm槽)
1 黄35 红≤2.0 2 黄35 红≤5.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年中国封闭式聚光灯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目录)(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