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至爱至美的诗意世界
读出的。这使王尔德的童话创作又有摆脱童话文体限制的一面即内容含义的单一性。他在评论自己的童话集时就说:写这本书不是为了儿童,而是为了8岁至80岁充满童真的人。所以,王尔德在创作童话时,相对而言,童话文体对他创作的约束不是主要的。那么由此推断,王尔德童话和他的唯美主义理论主要观点相矛盾主要是由主观因素即创作动机及理论内部的矛盾等造成的。
结 语
反对艺术摹仿现实,以幻想来构筑文学世界的主张使童话成为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最理想的载体。他的童话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幻想世界,然而透过幻想折射出的是现实世界。表面看这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矛盾,实质上这是其理论的题中之义。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论述存在对立,但两个对立面的最终目的是统一的——以艺术的美来反抗现实的丑。纵观王尔德的一生,矛盾贯穿始终,不仅是他的理论他的文学作品,连他的现实生活都是矛盾的,矛盾或许是他反抗社会的方式。因为矛盾,王尔德引起世人的关注,引起人们对19世纪英国现实的思索。虽然“为艺术而艺术”是王尔德终身的追求,但这种追求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英国文学评论家R·福克斯对此有中肯的评价:“‘为艺术而艺术’不过是对‘为金钱而艺术’的一种绝望的回答——绝望,因为象牙从来不是做堡垒的好材料。”总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及创作是丰富复杂的,只有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注释:
(1)王尔德《谎言的衰朽》选自赵澧 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144页
(2)转引自张耀辉编《巴金和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389页
(3)赵景琛《童话家之王尔德》选自王泉根评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版 第900页
(4)王尔德《谎言的衰朽》选自赵澧 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
(5)王尔德《谎言的衰朽》选自赵澧 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88年版第127页
(6)转引自姚全兴《儿童文艺心理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9月版第146页 (7)姚全兴《儿童文艺心理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9月版第96页
(8)王尔德《谎言的衰朽》选自赵澧 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页
(9)王尔德《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节译)》选自赵澧 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第174页
(10)黄云生《黄云生儿童文学论稿》漓江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第42页
(11)王尔德《谎言的衰朽》选自赵澧 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第117页
(12)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未来出版社2001年4月版第126页 (13)周小仪《奥斯卡·王尔德:十九世纪末消费文化与后现代理论》《国外文学》1994年第2期第24、25页
(14)王尔德《谎言的衰朽》选自赵澧 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第120页
(15)黄云生《黄云生儿童文学论稿》漓江出版社 1996年3月版第41页 (16)黄云生《黄云生儿童文学论稿》漓江出版社 1996年3月版第42页
(17)弗兰克·哈里斯《奥斯卡·王尔德》蔡新乐 张宁译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页
10
人文学院——至爱至美的诗意世界
(18)时宏宇《王尔德唯美主义现代阐释》《齐鲁艺苑》2003年第1期第72页 (19)韦苇《世界童话史》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年10版 第133、134页 (20)薛家宝《论王尔德文艺思想与其作品的矛盾性》《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第18页 (21)薛家宝《论王尔德文艺思想与其作品的矛盾性》《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第18页 (22)王尔德《谎言的衰朽》选自赵澧 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0页
(23)薛家宝《论王尔德文艺思想与其作品的矛盾性》《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第18页 (24)薛家宝《论王尔德文艺思想与其作品的矛盾性》《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第18页 (25)王尔德《谎言的衰朽》选自赵澧 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3页
(26)张介明《从〈道连·格雷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第33页
(27)崔海峰《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评析》《辽宁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第100页 (28)李元《唯美主义——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与自我塑造》《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64页
(29)陈伯吹《论“童话”》选自《论童话寓言》陈子君 贺嘉 樊发稼主编 新蕾出版社1989年1 月版第27页
参考文献:
[1] 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 张耀辉.巴金和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3] 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4] 杨实诚.儿童文学美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5] 蒋风.儿童文学概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 [6] 黄云生.黄云生儿童文学论稿[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7] 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1. [8] 弗兰克·哈里斯, 蔡新乐 ,张宁译.奥斯卡·王尔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9] 周小仪.奥斯卡·王尔德:十九世纪末消费文化与后现代理论[J].国外文学,1994(02):19-28.
[10] 时宏宇.王尔德唯美主义现代阐释[J].齐鲁艺苑,2003(01):71-73. [11] 薛家宝.论王尔德文艺思想与其作品的矛盾性[J].扬州大学学报,1999(06):15-16. [12 ]韦苇.世界童话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13] 张介明.从〈道连·格雷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0(04):32-39. [14] 崔海峰.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评析[J].辽宁大学学报,1994(06):100-103. [15] 李元.唯美主义的浪荡子——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与自我塑造[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05):61-66.
[16] 陈子君,贺嘉,樊发稼.论童话寓言[M].天津:新蕾出版社,1989. [17] 张竹筠.以艺术的精神看待生命——谈王尔德童话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 [18] 贺兰.王尔德[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19] 马清福.西方文艺理论基础[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20]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1] 姚全兴.儿童文艺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2] 彭莉.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与童话的契合[J].吉首大学学报,1999(04):95-98. [23] 董希文.唯美主义辨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02):51-54. [24] 杜吉刚.王尔德的“个人中心主义”美学体系简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02):72-75.
[25] 凌茜.省悟·良知·爱——浅析王尔德〈夜莺与玫瑰〉的创作初衷[J].兰州大学学报,2001(03):90-93.
11
人文学院——至爱至美的诗意世界
[26] 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王尔德的矛盾性及其社会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1994(03):
95-101.
[27 ] 郭爱竹.执着追求美的“夜莺”——浅析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及其作品〈夜莺与玫瑰〉的寓意[J].河北职工大学学报,2001(01).
[28] 贺莉.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02). [29] 杜吉刚. “为艺术而艺术”与形式主义——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艺术理论体系分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02):45-49.
[30] 王尔德,黄清 叶佳译.快乐王子[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略论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