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
( 2005届 )
设计题目 至爱至美的诗意世界——略论王尔德童话
中的唯美主义
The Poetic World Full Of Love and Beauty—— Maily on the Topic of the Aestheticism in Wilde’s Fairy Tales
专业 学号
汉语言文学 01010514 学院 人文学院
班级
中本015班 作者姓名 刘玲燕 指导老师 周晓波 完稿时间 2005.04.08 成绩
人文学院——至爱至美的诗意世界
目 录
摘要??????????????????????????????????????2 英文摘要????????????????????????????????????2 前言 ?????????????????????????????????? ??2 一、唯美理论与童话文体——契合性????????????????????????2 (一)二元对立的幻想世界???????????????????????????3 (二)心灵美的执著追求????????????????????????????4 (三)色彩斑斓、摇曳生姿的诗体语言??????????????????????5 二、唯美笔触后的锋芒——矛盾性?????????????????????????6
(一) 幻想折射出的现实???????????????????????????6 (二) 故事叙述中的道德批判?????????????????????????7 三、矛盾的根源?????????????????????????????????7
(一) 理论本身的矛盾????????????????????????????8 (二) 唯美主义者与社会的矛盾????????????????????????8 (三) 童话的文体特征:以现实为基础?????????????????????9 结语 ?????????????????????????????????????10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1
1
人文学院——至爱至美的诗意世界
至爱至美的诗意世界
——略论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
人文学院 中本015班 刘玲燕
指导老师:周晓波
摘要: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童话历来被认为是他唯美主义理论最理想的载体,因为两者有天然的相通,但除此外童话与他的唯美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还存在矛盾。本文就试从契合性、矛盾性来探讨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在其童话中的特点,并探究产生矛盾性的根源。以此较全面地审视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理论。
关键词: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契合性;矛盾性
The Poetic World Full Of Love and Beauty ——Maily on the Topic of the Aestheticism
in Wilde’s Fairy Tales
Liu Lingyan Director: Zhou Xiaobo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Oscar Wilde was the leader of the aesthetic movement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in England .Fairy tales are the idealest carrier of Wilde’s aestheticist artistic ideas and they are naturally interlinked,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aradoxical features between the fairy tales and the main aestheticism .This paper tries to research Wilde’s aestheticism from correspondence and paradox in the fairy tales,and find out the reason of paradox made.so that ,to get kinds of wilde’s aestheticism in his fairy tales.
Key Words: Wilde; aestheticism; correspondence; paradox
前言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是英国19世纪末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于1854年出生在都柏林一个爱尔兰外科医生的家庭。他曾经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和牛津大学,就读期间受到马哈菲教授、约翰·罗斯金、华特·佩特等唯美主义者的影响,并在他们唯美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唯美主义理论,基本观点他表述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外,不表现任何东西;一切坏的艺术都是返归生活和自然造成的,并且是将生活和自然上升为理想的结果;生活摹仿艺术甚于艺术摹仿生活”(1)。围绕自己的唯美主义理论,王尔德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创作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如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戏剧《一个理想的丈夫》、童话《快乐王子》等。尤其是他的童话堪称一绝“在英语中找不出能够跟它们相比的童话”(2)。王尔德的一生只创作过两部童话集,即1888年出版的《快乐王子和其他童话》、1891年出版的《石榴之家》,共9篇。但这9篇童话却奠定了王尔德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
2
人文学院——至爱至美的诗意世界
独一无二的地位。王尔德的一生潮起潮落,颇为坎坷,但他对唯美艺术的追求却是始终不渝的。他的童话被认为是其唯美主义理论最理想的载体,本文就试以童话为例,对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进行剖析,重新审视此理论的独特价值。
一、唯美理论与童话文体——契合性
胡愈之说:“王尔德那种奇美的想象,怪异的天才,不可思议的魔力。唯有在诗和童话中,最来的明显,所以我们要研究唯美主义的王尔德,切不可不看他的诗和童话咧!”(3)胡愈之的这番话是颇为中肯的,抛开诗就童话而言,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与童话这种文体有着天然契合性。童话作家洪汛涛先生就指出:童话总是和美结合在一起。爱美是童话的天性。很多读者是到童话寻找美的,很多读者是为了找到美才来读童话的。这种契合性不仅使他的童话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美文”,同时也使他的唯美主义理论得到了形象化的具体展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二元对立的幻想世界
奇异的幻想、鲜明的对立思想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在童话中的第一个表现。 幻想或者说想象、虚构是王尔德构筑文学作品的重要方式,他所追求的唯美艺术是“始于抽象的装饰,始于纯想象的、娱乐性的作品,它们涉及的是非现实和不存在
(4)
的事物”。针对当时文艺界盛行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风,他惊世骇俗地提出了“撒谎”的艺术观,而他所指的“撒谎”其实质就是想象。他认为当艺术放弃想象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切,因为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她可以随意创造奇迹,当她召唤巨兽出海之时,巨兽应声而来,她可以令扁桃树冬天开花,可以让大雪覆盖成熟的玉米地。在她吩咐下,冰霜可以将其银指放到六月燃烧着的火口上,长翅膀的狮子会从吕底亚的山洞里爬出来。当她经过的时候,林中仙女会从灌木丛中出现,褐色的半人半怪物也会在她走进时怪模怪样地冲她微笑。她有崇拜她的鹰脸神羝,半人半马的怪物在她身边飞跑”(5)。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强调了想象这一艺术手段,而想象又恰是童话的本质特征,两者的契合不言而喻。童话的想象性特征主要是由其接受主体——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英国美学史学家李斯托·威尔对儿童的心理有这样一个论述:“他把现实与自己的梦境混淆在一起,把无生命的东西和他有生命的自我混淆在一起”(6)。换而言之,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眼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灵魂、有人格的。而童话的想象性符合儿童的天性,能激起他们的阅读情趣。王尔德紧紧抓住他的“撒谎”技巧,在他的童话中创造了一个个奇思妙想的世界,受到了儿童的喜爱。如《快乐王子》这篇童话中,装着铅心的快乐王子雕像因为人们的贫困痛苦而流泪,直至铅心碎裂,最后快乐王子的雕像被投入火炉,唯有铅心不化;灵巧的燕子爱慕快乐王子雕像,为爱而救助受苦难的人们,最终冻死在雕像的脚下。奇特的想象,生动的叙述令人拍案叫绝;又如《渔夫和他的灵魂》,渔夫为了能厮守在深爱着的人鱼旁,求助于女巫,背着月光割开自己的影子告别了灵魂。与其他童话作家相比,王尔德这个关于人鱼的童话故事在情节虚构想象上独树一帜。奇异的想象使王尔德的童话有了超现实的朦胧美、神秘美,这恰恰又是其唯美主义理论所倡导的。
儿童是生命个体的开始,他们的审美心理或者说艺术心理是简化了的。这种简化可以从量的角度去考虑,“只包含着很少几个成分,而且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很简(7)单”,为符合儿童这种简化的审美心理,童话所反映的生活也是简化了的。简化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二元对立,为此童话世界中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等是泾渭分明的。而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在论述中明显地渗透着这种二元对立思想,如关于艺术与现实的论述“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自己的路线发展。它在现实主义的时代不一定是现实的,在信仰的时代不一定是精神的。它通常是和时代针锋相对
3
人文学院——至爱至美的诗意世界
(8)
的,而决非时代的产物”;又如艺术与伦理关系的论述“艺术的领域与伦理的领域
(9)
是各自独立和相互区别的。它们一旦搅和在一起,便又是一片混沌”,类似的论述充溢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中。童话创作追求的简化即二元对立世界与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体现的对立观不谋而合,所以王尔德创作童话时,在唯美主义理论中对立思想的指导下,往往构建对立鲜明的世界。他的童话不仅是幻想的世界更是对立的世界,如《自私的巨人》,当巨人自私地拒绝孩子们进入花园玩耍时,他的花园是萧条冷寂的,冰雪覆盖,狂风怒吼,小鸟绝迹;但当巨人慷慨地推倒围墙让孩子们进入玩耍时,花园则是生机盎然的,花朵怒放,春风拂面,小鸟欢唱。在这,不仅巨人的行为前后有强烈反差,而且花园的景象也截然相反。又如《忠实的朋友》,小汉斯忠诚善良,磨面师狡猾自私,小汉斯因磨面师的自私吝啬而送命,磨面师却在他的葬礼上自居为其最好的朋友,强烈的对比发人深省。 (二)心灵美的执著追求
王尔德的童话里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而通过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王尔德描写了他的唯美主义理论寻求的目标——至美至爱的心灵。在王尔德看来,现实世界丑恶至极,只有在人们的情感深处还保留着一块美的净土,可以播下美的种子。美的寻求、美的播种在契合童话教育功能的同时还体现出童话悲剧美的特色。
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崇高是在人本身,在人的内心生活。王尔德对此奉行不悖,他在论文《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中指出:“人根本不该受外部事物的奴役,一个人真正拥有的是他的内心”、“不要想象你的完美是仰仗积聚或拥有外部事物,你的完美在你自身”等,拥有内心、完美的自身不约而同地指向人的心灵。在王尔德的童话中,真正的美是心灵才有的,他所倡导的美是“心灵的产物,任何美的事物,其最高形式又必然是心灵美或称为精神美”(10)。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时,竟然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他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毫无疑问,这里真正美的事物正是巨人那颗无私、仁爱的心。王尔德童话对心灵美的渴求和召唤在无形中显示了童话的教育功能。童话在《辞海》中的定义是: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可见,以儿童为接受主体的童话,往往是有教育意义的,当然这种教育包含德育、美育等方面。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认为艺术应该是超功利、超道德的,然而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创造出的童话所展现的对心灵美的执著追求令其童话有了教育意义,成为了“道德童话”,这或许是出乎王尔德意料之外的。如《夜莺与蔷薇》一文,歌喉美妙的夜莺为赞扬人类忠贞不渝的爱情,用心脏抵着锋利的蔷薇刺唱了一晚动听的歌,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甘心为“最忠实的情人”,用一腔热血染红雪白的蔷薇。可是年轻的学生听不到夜莺痛苦而美妙的歌声,更不知手中以心血灌注的“血蔷薇”的真正价值;漂亮浅薄的少女对这朵血蔷薇不屑一顾,毫不了解它美的内涵。学生、少女的无知更加衬托出夜莺对爱的执著,这种执著是感人至深的,是心灵美的具体表现——为爱而奉献一切。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追求的理想艺术,当然他所指的爱不仅限于男女间的,而是整个人类间的爱,是博爱,这他童话的宗旨,且这对儿童的教育是显而易见的。
王尔德指出:文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使心灵成为人生悲剧的主角”。他的童话人物就是如此来塑造的,9篇童话大部分贯穿着拥有美好心灵形象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令人可悲可叹。但他同时还强调“唯一美的事物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只要一件事物对我们有用或必要,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使我们痛苦或快乐,或者强烈地引起我们的同情,或者组成了我们生活环境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就在真正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略论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