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学团队名师培育计划
通过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的实施,鼓励教授上讲台,实现分工合作,各展所长,资源整合的团队合作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以课程或教研室为基础,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平台,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5个左右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各级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名师为本科生开设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共同课,鼓励教授上讲台,力争培育国家级教学名师1-2人,新增省级教学名师4-5人,校级教学名师20人;大力表彰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长期从事教学第一线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榜样作用。
3.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通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强化教师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加大教师培训中心的建设力度,完善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通过聘请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资深学者开设系列讲座,开设名师讲堂,实行全校公开示范课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建设,通过贵州省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联合,采取合作研发、基地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具有较强
实践教学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与KAB、中小企业司、贵州团省委、贵州省人力资源保障厅等机构合作,培养具有较强创业教育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继续开展教师校内外实验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标志性成果:新增2-3名省级教学名师;新增3-4个省级教学团队;力争培育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力争培育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九)实施“学风教风校风优化提升工程” “学风教风校风优化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学风建设及优化提升”、“教风建设及优化提升”、“校风建设及优化提升”三方面的内容。校风学风建设应以实现锻铸“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管理与养成相结合,形成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学风促校风的优良风气。
1.学风建设及优化提升工程
该工程以《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为指导,以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以新生教育为切入点,从源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为核心,为优良学风的形成和保持提供制度保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文明寝室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学风环境;
以完善学风建设激励机制为手段,树立学习典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上方法,促进广大学生提高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形成勤奋好学、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实现“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关爱同学、潜心读书”的优良风气。
2.教风建设及优化提升工程
该工程以《教育部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人 [2011]11号)为指导,通过各种手段保证我校教师做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积极、正确地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爱教、会教、善教;强化教学制度执行力,严格教学过程评价,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校风建设及优化提升工程
该工程以“学风建设及优化提升”、“教风建设及优化提升”为基础,以实现锻铸“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五先进一满意,锻铸儒魂商才”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教学先进岗、管理先进岗、科研先进岗、服务先进岗、学习先进岗,采用综合手段在强化理念、规范行为、美化校园等方面取得进展,使得我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
和业务素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勤奋好学、求真务实;管理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执行能力,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我校“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之传统,坚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之校训,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高水平财经大学打造良好的校风。
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完善我校学风教风校风,对内可以进一步提升我校各项工作,对外可以进一步提升我校良好形象,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学生、管理服务人员先进模范;使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一批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并以教风建设活动带动学风建设的开展。
(十)实施“文化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文化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主要包括:“环境工程”、“筑魂工程”、“爱心工程”、“人文工程”四项工程,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升我校文化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学校的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保证。
1.以“环境工程”构建优雅文化校园
该工程按照“传承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抓住花溪新校区建设契机,全面规划建设我校的校园环境,以校区“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信息网络化”和宿舍“文化、美化、绿化”为切入点,建设自然风光与人文学术氛围相互交融的校区。“环境工程”建设要体现
“精神文化”的内涵,以满足广大师生的生活和审美的需要,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启迪和行为导引的作用。通过“环境工程”建设,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
2.以“筑魂工程”构筑校园精神高地
该工程以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构筑精神高地”为指导思想,围绕锻铸“儒魂商才”中心,以课程体系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我校“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之传统,坚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之校训,深刻凝练在我校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贵财精神”并把进一步发扬“贵财精神”作为落实“贵州精神”的生动实践。其目标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头脑,用中国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头脑,使学生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诚信为本,勇于担当,关注民生、艰苦奋斗、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道德品质。
3. 以“爱心工程”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该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爱心为主题,以社团活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爱心助学活动为载体,构建充满爱心的和谐校园氛围。最终形成教师爱学生、学生爱教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校园氛围。
4. 以“人文工程”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建议讨论稿)(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