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现能力培养相应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并对实施途径与测评体系进行设计,探索构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标准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2.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整合校内外资源,采取合作共享形式,开展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系列标准建设,突显我校实验教学优势与特色。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整合校内外资源,实行多方协作的形式,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标准建设、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实验教学法的推进、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与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等进行探索,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外显为能力,形成我校实验教学标志性成果;创建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争取把学校经济管理系统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建成贵州省高校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共享平台,实现经济管理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成为贵州花溪高校聚集区高校共享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
3.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建立新型高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将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开设实践性高峰体验课程、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等来进一步完善我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立项建立一批集实习、实训、就业、合作研发、师资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鼓励教师到校外教学基地顶岗挂职、开展
项目研究和项目开发;将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学分的方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范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通过走进企业、深入农村、融入军营、顶岗支教和参与公益活动等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促进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科学设计,开设出多种类型的高峰体验课程帮助学生拓展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四年一贯制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及相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标志性成果: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成一个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出台系列经济管理实验实践教学标志性成果;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运行良好,力争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理工综合实验中心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五)实施“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优化工程” “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优化工程”涉及到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的优化、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课程教学范式与方式的转变、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等方面。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与研究,通过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的优化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适应社会与时代需求、科学知识发展需求、个性发展需求且有利于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按“知识学习为基,以素质教育为本,以能力培养为重”的原则,围绕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设计能力架构为切入点,减少“求同性”课程、扩大“创造性”课程比例,优化和完善由“公共基础课、文理基础课、学科共同课和专业课”四大模块构成的课程平台,建立知识、素质、能力相匹配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按照“强学科共同课,调整专业课,完善基础课,强化实践课”的原则,以开展课程知识点建设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构建与素质、能力相符的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适时增加学科前沿知识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实际能力提高的内容,确保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的无缝衔接。
2.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通过全面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措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鼓励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积极开展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建成一批优秀教学课件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改变传统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检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按照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办法科学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要求每个专业至少应有5门及以上课程(含学科共同课、专业课)试点推行课程考试方式改革。
3.课程教学范式转变试点课程建设
通过课程教学范式转变试点课程建设,探索推进课程教学范式转变的途径,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深彻推进课程教学范式转变,加大对“转换课程教学范式”问题立项研究,每个专业至少按一门课程进行试点,成立课程组,各课程组根据现代课程教学核心理念,根据不同课程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目标的定位调整、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环节的全方位设计、教学方法的针对性考量、考核方式的改革调整、课程特质的磨砺与彰显等深入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为进一步课程改革找准了方向。
4.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估
通过对各门课程进行全面动态的检查和评价,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探索挂牌上课情况下的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全面开展课程评估,到2013年,完成360余门重要课程评估,同时落实责任制度,评估结论向全校公开和排名,增进生师互动,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标志性成果: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学科
共同课、专业课的所有课程的知识点明确;50门课程范式转变案例。形成因学科与专业而异的儒魂+商才系列化课程。
(六)实施“本科教学基础条件改善提升工程” “本科教学基础条件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各类实验室和实验中心的建设、图书馆等基础办学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教材及课程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该工程的实施,提升我校基础设施及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水平,为全面完成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基础能力支撑。
1、实施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通过优化整合实验室资源,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花溪新校区建设契机,打造共享度高、前瞻性强、功能完备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根据我校“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技术先进、有效利用、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原则,在花溪新校区高标准建设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理工综合实验中心,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成高水平,全国一流的实验教学平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将理工实验中心建成工程训练中心,力争将其建成一个高水平的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校内工程实践平台和创新基地; 加强经济仿真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整合优质资源,冲击国家级重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建议讨论稿)(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