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4.0KN/m2; (2)模板支架的荷载分项系数: ①新浇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取1.2; ②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取1.4。
4.3模板体系设置情况
4.3.1底板梁模板体系
结构底板的下翻梁,施工时不设置模板体系。梁槽先按设计要求放坡开挖,然后浇注垫层混凝土和施工防水层等,再施工下翻梁,详见图4-3-1。
结构底板上翻梁施工时,在竹胶板后背水平方向设70×70mm方木(水平间距300mm),水平设置三道双拼脚手架钢管,在水平钢管与背楞间设竖向钢管(水平间距100cm),利用“3”形卡和M14对拉杆(水平间距60cm)连接,底板倒角为斜坡型,模板固定在预先焊接在钢筋上的竖向钢筋上,斜坡中间布置横木间距为500mm,并加纵向钢筋固定,站台板为后期浇筑下部搭设脚手架支撑,与中板相似,底板加固方式详见图4-3-2。
图4-3-1 底板下翻梁施工示意图 图4-3-2 底板上翻梁施工示意图 4.3.2 立柱模板体系
4.3.2.1立柱模板体系构造设置
中柱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其截面尺寸分别有800×1200mm、800×1000mm、800×900mm、700×1200mm和500×800mm、700mm×1100mm 、700mm×1000mm;
结构柱施工时,在模板后背的次楞采用70mm×70mm方木,间距25cm,沿柱竖直方向每60cm设置一组柱箍。柱箍采用双拼φ48×3.5mm钢管与拉杆相结合的方式,柱子两侧和中间各设置一根M14的拉杆,间距不大于500mm,3型卡固定。柱子四周设置顶托固定在满堂支架上,防止柱模发生倾斜。最高的柱子浇注高度为7.14m。结构柱模板体系设置情况见图4-3-3。
第 11 页 共 37 页
70*70方木双拼φ48钢管竹胶板M14对拉螺杆M14对拉螺杆70*70方木双拼φ48钢管
图4-3-3 结构柱模板体系示意图
4.3.3 中板、顶板模板体系
4.3.3.1中板、顶板模板体系构造设置
中板和顶板模板系统均采用2400*1220*18mm的竹胶板模板,模板主楞采用100×150mm方木;次楞:板厚≤800mm时,采用100×100mm方木(间距300mm);满堂脚手架(φ48×3.5mm碗扣式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立杆纵向间距均为600mm,横向间距900mm,横杆步距1200mm;立杆底部设置调节支座,顶端设置顶托,主楞纵向放置在顶托上。模板支架四面竖向设置八字斜杆,用来加固支架防止出现位移。中板、顶板模板支撑系统形式详见下图4-3-4。 A顶托100×100mm方木间距300mm100×150mm方木15mm竹胶板9001200纵向间距600mm可调底座底板或中板砼
图4-3-4 中板、顶板模板体系示意图
第 12 页 共 37 页
4.3.4 侧墙模板体系
4.3.4.1侧墙模板体系构造设置
侧墙负二、三层700mm、负一层600(700)mm。
侧墙采用φ48×3.5mm钢管、扣件、顶托、水平撑与顶板或中板满堂碗扣式脚手架组合成模板系统。模板采用2440×1220×18mm的竹胶板,主楞采用双拼φ48×3.5mm钢管(水平间距400mm),次楞采用100mm×100mm方木(纵向间距250mm),主楞由M14的拉杆加“3”型卡固定,内侧拉杆焊接在型钢(围护结构)主筋上,拉杆间距400×400mm,并用顶托支撑固定于满堂支架上。根据主体结构施工步序和结构施工方法要求,侧墙的最大浇注高度主要位于站台层,H=6.14m。侧墙模板系统见图4-3-5。
顶板直撑@900m斜撑@600mm立杆(600×900mm)侧墙混凝土100×100mm方木间距250mm15mm厚竹胶板Φ48×3.5mm双拼钢管间距400×400mm扫地杆剪刀撑@3000mm中板底板
图4-3-5 侧墙模板体系示意图
4.3.5梁模板体系
4.3.5.1梁模板体系构造设置
顶纵梁700mm×1800mm、1000×1900mm/2100mm、1000mm×1700(1800、1900)mm; 梁下设置两排φ48×3.5mm碗扣式脚手架钢管立杆进行支撑,立杆底部设置可调底座,顶部设置顶托支撑,立杆横向间距600mm,纵向间距600mm,立杆横向通过扣件钢管与满
第 13 页 共 37 页
堂支架连接。梁底模板采用厚18mm的竹胶板,模板次楞采用100mm×100mm方木,间距250mm,主楞采用100mm×150mm方木,间距φ14对拉杆600mm,纵向设置在立杆顶端的顶托上,支架间距为600×600。梁模板体系设置情况见图4-3-6。
Φ48×3.5mm双拼钢管间距600mm中板或顶板砼100×150mm方木纵向间距600mm横向间距详见各剖面图φ48钢管,最大间距450mm
图4-3-6 梁模板体系示意图
4.4模板体系的搭设及拆除
4.4.1支模架的材质检验标准与要求
(1)碗扣式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碗扣式钢管规格为Φ48×3.5mm,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5-0.025mm。
(3)上碗扣、下碗扣、横杆接头、斜杆接头、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螺母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其材料机械性能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4)立杆连接外套管壁厚不得小于3.5-0.025mm,内径不大于50 mm, 外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60mm,外伸长度不小于110mm。
(5)立杆上的上碗扣应能上下串动和灵活转动,不得有卡滞现象;杆件最上端应有防止上碗扣脱落的措施。
(6)立杆与立杆连接的连接孔处应能插入Φ12mm 连接销。 (7)在碗扣节点上同时安装1—4 个横杆,上碗扣均应能锁紧。 (8)构配件外观质量要求:
①钢管应无裂纹、凹陷、锈蚀,不得采用接长钢管;
②铸造件表面应光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③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④各焊缝应饱满,焊药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⑤构配件防锈漆涂层均匀、牢固。 ⑥主要构、配件上的生产厂标识应清晰。
(9)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4-5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螺杆长度的1/2。 4.4.2施工准备
第 14 页 共 37 页
1200100×100mm方木间距250mm15mm竹胶板
(1)支模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基础上应先弹出支撑架的纵横方向位置线并确定扫地杆的水平高度。 (3)对钢管、扣件、碗扣等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4.4.3搭设要求
(1)模板支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斜杆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上升高度不大于3m。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应≤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L/400。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支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2)支架的搭设应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撂底高度不高于6 m,搭设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3)采用钢管扣件作加固件、斜撑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2的有关规定。
(4)支架搭设到顶时,应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对整个架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
(5)立杆和扫地杆架设
根据支模架立杆的设计位置放线后,即可安放立杆垫座,且可调底座和顶托伸出长度,并架设立杆。支模架底层的立杆应选用3米和1.8米两种不同长度的立杆互相交错参差布置,使立杆的上端不在同一平面内,接头错开,到架子顶部时再分别采用1.8米和3米两种长度的立杆接长。
在架设立杆时,应及时设置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成一整体,以保证架子整体的稳定。 (6)安装底层横杆
将横杆接头插入立杆的下碗扣内,然后将上碗扣沿限位销扣下,并顺时针旋转,靠上碗扣螺栓旋面使之限位销顶紧,将横杆与立杆牢固的连在一起,形成框架结构。碗扣式钢管支模架底层的第一步搭设十分关键,因此要严格控制搭设质量,当组装完第一步横杆后,应进行检查。
(7)接立杆
立杆的接长是靠焊于立杆顶部的连接管承插而成。立杆插入后,使上部立杆底端连接孔同下部立杆顶部连接孔对齐,插入立杆连接销锁定即可。
(8)搭设的基本要求
①支模架底板要求平整,中板孔洞采用上下层立杆贯通做法,立杆底座应用大钉固定在垫木上。
第 15 页 共 37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保存TA03标车站及风井脚手架、模板施工方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