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期中)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7:30-9:30)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 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2.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A.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 B.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 D.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
3.古代儒者在阐述政治思想时往往将“君”与“国”混为一体,君主在统治理念上常常将“国”视为放大的“家”。这说明
·1·
A.儒家思想促使“家国一体”观念的产生 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 C.君主借助家庭伦理强化统治 D.“家国同构”体现专制集权 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 .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5.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875斤栗;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这说明秦汉 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 C.官僚体制严重失衡 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
6.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 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 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
7.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事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8.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C.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9.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 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 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
10.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这表明唐代
·2·
A.商税成为主要税收 B.城市经济日趋没落 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农村市场发展繁荣
11.(南宋)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麦价急遽上升,一斛至万二千钱”,南方农民“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 C.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D.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
12.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女方就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说明宋代 A.妇女地位逐步提高 B.理学影响范围有限 C.三纲五常尚未出现 D.儒家伦理已法律化
13.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 与此相关的关公戏经久不衰。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 A.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发展B.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 C.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D.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
14.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位的设置 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 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
15.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 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这反映了 A.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B.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 C.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 D.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
l6.在清代的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大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这反映了
A.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 B.城镇是经济发展的缩影 C.多数城镇具有双重功能 D.商品经济冲击旧有体制
17.梭伦改革时规定,国家就政治事务发生党争时,公民不得袖手旁观;陈独秀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抗争,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所动心”。据此可知梭伦和陈独秀都强调
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应该限制个人权利与自由 C.党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D.公民意识对国家至关重要
18.《罗马法概论》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罗马法学说对本
·3·
国的基本民事关系作出解释,并且也可以从本国的基本现实出发对罗马法学说作出自己的诠释。”这说明罗马法 A.体现万民法精神 B.符合自然法原则 C.具有普适性特点 D.注重实践中发展
19.它(文艺复兴)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为对象;而不像路德那样,以没有受过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因此,作为历史力量,它有明显的软弱性。这说明文艺复兴
A.缺乏思想理性 B.反对“因信称义” C.影响范围有限 D.属于贵族运动
20.马丁·路德曾坦率承认从理性看来,基督教的很多观点荒谬至极,但他依然坚信“理性是魔鬼的妓女”;加尔文与天主教会合作,迫害著名的解剖学家塞尔维特。上述材料表明 A.科学与宗教势同水火B.新教与罗马教会别无二致 C.新教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D.宗教改革强调信仰至上
21.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22.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因,正是基于英国人的商业进取心以及由此引起的争夺殖民地的意识。这说明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A.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海军力最的强大是根本保障条件 C.深于制度创新带来的政治优势 D.基于地理空间狭窄的危机意识
23.1694年,威廉三世从支持他的辉格党中任命了枢密院成员,组成了辉格党内阁,但当时辉格党并不是议会里的多数党。据此可知当时
A.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B.责任内阁制已经基本确立 C.《权利法案》遭到严重破坏 D.国王正确行使了自身权力
24.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 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4·
25.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A.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 B.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 C.政府领导工业革命的开展 D.工业革命完善了专利制度
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南北战争后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些规定
A.保证了三权分立的运转 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D.完善了分权制衡的体制
27.1831年英格兰南部的10个郡只有326万人口,却拥有325个下院席位,而北方的6个郡已经增长到360万人,在下院只占有68席。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两党政治正式形成 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C.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D.南北方矛盾的激化
28.据统计1886—1890年间,英国爆发的工人罢工事件多达53次;1894年美国爆发的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工人甚至占领了芝加哥政府,这发生说明了 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B.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 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9.解读下图,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 B.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太原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阶段性测评(期中)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