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总则............................................................................................................................ 2 2 术语............................................................................................................................ 2 3 一般规定.................................................................................................................... 4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4 3.2 资源评价......................................................................................................... 9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10 3.4 布局、结构与综合分区............................................................................... 11 3.5 容量与人口................................................................................................... 12 4 专项规划.................................................................................................................. 14
4.1保护保育规划................................................................................................ 14
4.1.1 一般规定 .............................................................................................................. 14 4.1.2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 14 4.1.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15 4.1.4 防灾规划 ............................................................................................................... 16 4.1.5安全保障规划 ........................................................................................................ 17
4.2森林景观规划................................................................................................ 17 4.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7 4.4 游憩规划....................................................................................................... 18 4.5 基础工程规划............................................................................................... 22
4.5.1 一般规定 ............................................................................................................. 22 4.5.2 道路交通规划 ..................................................................................................... 22 4.5.3 供电规划 ............................................................................................................. 23 4.5.4 给排水工程规划 ................................................................................................. 23 4.5.5 供热规划 ............................................................................................................. 24 4.5.6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 ............................................................................................. 24 4.5.7 广播电视规划 ..................................................................................................... 25 4.5.8 燃气规划 ............................................................................................................. 25 4.5.9 医疗救护规划 ..................................................................................................... 25 4.5.10 公共厕所规划 ................................................................................................... 25
4.6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25 4.7 居民社会经济调控规划............................................................................... 26 5 分期建设规划.......................................................................................................... 27 6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27
6.1 投资估算....................................................................................................... 27 6.2 效益评价....................................................................................................... 28 7 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9
7.1 一般规定....................................................................................................... 29 7.2 规划说明书................................................................................................... 29 7.3 规划图纸....................................................................................................... 31 7.4 附件............................................................................................................... 32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33 附录B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33
1 总则
1.1 规范编制的目的
为了加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优化资源利用方式,规范开发建设行为,提高总体规划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规范。 1.3 森林公园的类型(规模、级别)
森林公园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森林公园(20km2以下)、中型森林公园(21-100km2)、大型森林公园(101-500km2)、特大型森林公园(500km2以上)。
森林公园包括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市(县)级三个等级。 1.4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森林公园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森林公园各分区建设,合理配置森林公园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指导森林公园的保护、利用与发展。
1.5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林情,要充分体现“严格保护、规范管理、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森林公园发展方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原则。
1.5.1 森林公园建设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森林旅游的同时,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 1.5.2 森林公园建设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
1.5.3 森林公园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1.5.4 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
1.6 森林公园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互协调。
1.7 森林公园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1 森林公园
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保护遗产资源、弘扬生态文化、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
2
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野外探险等活动的场所。
2.2 森林公园规划
森林公园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森林公园,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森林公园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2.3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是乔木为主体的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森林资源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具有环境、社会、美学、经济等多种效益。
2.4 风景资源
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森林公园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2.5 森林游憩资源
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人文景观为辅助的,具有游览价值与游憩功能,能对游憩者产生吸引力,并可产生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
2.6 景点
由一个或多个的独立、完整的景物所构成,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2.7 景观
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景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2.8 景区
在森林公园规划中,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2.9 游览线
游览线也称游线。规划为游客设定的在森林公园中的游览欣赏路线。 2.10 综合分区
在森林公园规划中,根据资源类型特征、游憩活动强度以及功能发展需求等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具有相对独立特征的分区。
2.11 生态容量
在保证森林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用于维持游客开展游憩活动的品质能力的极限。
2.12 游客容量
3
在保持森林公园景观稳定性,保障游客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客过量集聚的警戒值。
2.13 人口容量
在保持生态平衡与环境优美、依靠当地资源与维护森林公园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允许分布的游人、外来员工、本地居民数量总和。是限制某个地区过量发展的人口的特殊警戒值。
3 一般规定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3.1.1 基础资料调查要求
3.1.1.1基础资料应依据森林公园的类型、特征和实际需要,提出相应的调查提纲和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和典型调查。
3.1.1.2应在多学科综合考察或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取得完整、正确的现状和历史基础资料,并做到统计口径一致或具有可比性。 3.1.2 基础资料调查类别
在收集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单位现有调查材料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分析,充分利用;对于不足部分,进行补充调查。基础资料调查类别,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表3.1.2 基础资料调查类别表 大类 一 、 测 量 资 料 2.专业图 1.地形图 中类 小类 小型森林公园图纸比例为1/2000-1/100000; 中型森林公园图纸比例为1/10000-1/25000; 大型森林公园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 特大型森林公园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 航片、卫片、遥感影像图、地下岩洞与河流测图、地下工程与管网等专业测图 4
温度:年平均气温,旅游季节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及其出现的时间,河、湖、海结冰期及冰层厚度,区域内小气候特征,可供疗养和避暑的季节等。 光照:各季节昼夜时数,光照最长、最短时间出现的日期及热量,常见的自然光学特异现象及出现的时期等。 湿度:森林公园内不同局部的湿度分布及年湿度最大、最1.气候资料 小的月、旬、日等。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各月降水频率(天数)和降水量,暴雨频率及多发月、旬,旱期,水体结冰,降雪情况,霜期及二 、 自 然 与 资 源 条 件 3.地质资料 2.水文资料 对景观的影响等。 风:主要风向,年平均风力,五级以上、八级以上大风日数及出现的月、旬及频率。 特殊的天气气候现象。调查年均舒适游憩期日数。 江河湖海的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水量、水温、洪水淹没线;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河道整治规划、防洪设施;海滨区的潮汐、海流、浪涛;山区的山洪、泥石流、水土流失等 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震或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地下水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 植被:植物种类,区系特点,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布以及森林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 4.植物资源资料 观赏植物:种类、分布范围及数量,花期、果期、观赏部位(花、果、叶、根、皮)。 古树名木:所处位置、生境、树种、年龄、树高、胸径、冠幅、冠形及分布特点,编撰古树名木资源一览表。 5.动物资源资料 三 、 人 文 与 经 2.人口资料 历来常住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劳动构成、教育状况、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服务职工和暂住人口及其结构变化;游人及结构变化;居民、职工、游人分布状况 1.历史与文化 森林公园境内的动物种类、栖息环境、活动规律等。 历史沿革及变迁、文物、胜迹、风物、历史与文化保护对象及地段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森林公园规划文本(最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