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学科导学案 ? 学科:语文 博观约取 ? 厚积薄发 《童趣》 【复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2.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并积累。 3.品析文章中的“物外之趣”,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复习重难点】: 1、感悟课文内容,品析文章中的“物外之趣”,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一.文学常识:《童趣》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 二.重点词语 解释加粗的词。 ①张目________②项为之强________③素帐________④私拟作________⑤土砾________⑥凹者为壑________⑦果如鹤唳________⑧鞭数十________⑨项为之强 ⑩神游其中 11方出神( )12兴正浓( ) 三.句子翻译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四.内容理解 1、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中体现作者幼时富于想象和情趣的句子有哪些?体现作者观察仔细的句子有哪些? 3、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请再举出一个“物外之趣”的例子? 【反思】 学科导学案 ? 学科:语文 博观约取 ? 厚积薄发 《论语》十则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一、文学常识 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词语 解释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 时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传不习 温故 诲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 可以为师矣 死而后已 仁以为己任 .........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____。 A. 学而时习 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E.学而不思F.择其善者而从之G.学而不厌 H.任重而道远 I.见不贤而内自省J. 死而后已 解释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为知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知之为知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重点句子翻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科导学案 ? 学科:语文 博观约取 ? 厚积薄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内容理解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 2、文中的许多话都成了后人教育他人或警戒自己的名言,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 4、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加以解释,并且选择一个造句。 【反思】 学科导学案 ? 学科:语文 博观约取 ? 厚积薄发 《山市》() 【复习目标】 1.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 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4.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文学常识 (1)蒲松龄(1640~1715),字 ,又字 ,别号 ,又因为他著有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 ”, 代文学家。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 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 ”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 的意思,“异”指 。 二、重点字词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 ②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 ③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乌有( ) 危( ) 霄汉( ) ④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三、句子翻译 1、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3、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四、内容理解1、理清描写层次:作者是根据( )的叙述来描写山市的变化的,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生阶段:从( )到( );发展阶段:( )的出现;高潮阶段:( )的出现。 ②山市变化的三个阶段是以( )为线索描写山市的变化。标示性的词语是:( )。山市的特点是: 。(成语)2、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3、课文如删掉“始悟为山市”一句,并不影响文中对“山市”描写的连贯性,为什么不能删去? 【反思】 学科导学案 ? 学科:语文 博观约取 ? 厚积薄发 《世说新语》() 【复习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难点】: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二、重点字词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 ....2、请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 俄而( ) 雪骤(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未若( )柳絮因风起.......( ) 过中不至( ) 去后乃至( ) ..3、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四、内容理解 1、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你认为到底哪一个好?说说你的看法。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3、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反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初中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692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