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

①向:从前。②冀、雍:古代两个州的名称。③曩:以往,过去。④绝:横渡。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甲翁之妻子去乡 ( )(2)是山余亦未登 ( ) (3)愚公年且九十 ( )(4)翌日,二翁偕往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差矣,汝之言!

(2)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樊重树木

【原文】: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释】

①樊重:人名。②梓漆:梓树和漆树。 【练习】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 )(2)咸来求假焉 ( ) ( ) (3)然积以岁月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时人嗤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怅恨久之B.何陋之有C.亲戚畔之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 启示: 。

范元琰为人善良

【原文】

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共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

【注释】

①菘:白菜。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元琰遽退走 (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 ) 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 )自是盗者大惭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练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 义: 。 ②辄以水沃面 音:( ) 义: 。 ③食不给 音:( ) 义: 。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 义: 。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翻译句子: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废弈向学

何良俊

【原文】

魏甄琛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假书研习,闻见日优。 【注释】

①魏甄琛:人名。 ②苍头:仆役,仆人。③仕宦:做官。 ④即:那就。 ⑤乃:副词。却,竟然。 ⑥向京:来京。⑦赤彪:人名。 ⑧许:处所,地方。 ⑨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 ⑩优:好,长进。 【练习】

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是( )

A.颇以弈棋废日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闻见日优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或时睡顿,则杖之B.其一犬坐于前 C.一鼓作气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译句子。

颇以弈棋废日

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④)与时驰(⑤),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注释】:①行:品行。②澹泊:对功名利禄持淡漠的态度。③淫慢:不专心及骄傲的态度。④年:年华。⑤驰:流逝。

10.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俭以养德:用俭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B.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 C.意与日去:意志随着时间消磨。 D.悲守穷庐:悲凉地守着那贫瘠的山峦。

11.你从“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人物,阅读本文后,请你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对诸葛亮作简要评价。(4分)

启示: 。

评价: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指镇海),命小奚以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仆(摔了一跤),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把书理齐捆好),而前门已牡(门闩)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哲理)。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渡者熟视小奚(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 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徐行之,尚开也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寡助之至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公将驰之 3.这则故事,可用成语 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4.下列译文有错的一项是( )

A.尚可得南门开否? 译文: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

B.予愠为戏。 译文:我听了有些生气,认为他在戏弄我。 C.趋行及半,小奚仆。 译文:慢慢走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 D.其犹是也夫 译文:大概就像这样吧。

5.书童的行为结果印证了文中哪句话?请将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

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C.其弟子谏日?? 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管宁割席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华捉而掷去之 ( ) ( ) ②歆废书而观 ( ) ( )

③又尝同席 ( )④宁读如故 ( ) 2、翻译句子: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

4、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163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