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亦缘其性真素 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译句子。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打捞铁牛

【原文】:

宋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

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一牛且数万斤 ( )募能出之者 ( ) 徐去其土 (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 ) 2、翻译句子:

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杨震)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练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 ) ②君不知故人,何也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3、“杨震拒金”一事表现了杨震的 品质。

啖菱

【原文】

北人(北方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仕于南方 ( )(2)席上啖菱 ( ) (3)或曰:“啖菱须去壳。”( )(4)欲以清热也 ( ) 2、翻译句子:

其人自护所短。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下列句中加点的“食”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是( )

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5、下列句中加点的“去”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是( )

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 6、翻译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7、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积压以为知”的看法。

【原文】

狄梁公性闲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入关,路由华州,阛阓之北,稠人广众,聚观如堵。

狄梁公引辔遥望,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

年约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或触之,酸痛刺骨,于是两眼为赘所缒,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其父母洎

亲属,叩颡祈请,即辇千绢置于坐侧,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乃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遽抽针,而瘤赘应手而落,双目登亦如初,曾无病痛。

其父母亲眷且泣且拜,则以缣物奉焉。公笑曰:?吾哀尔子命之危逼,吾盖急病行志耳,非鬻技者也。?不顾而去焉。(薛用弱《集异记》) 【注释】

①闲:爱好。 ②应制:奉皇帝诏令。 ③阛阓(huánhuì):街市。 ④赘:肿瘤。 ⑤缒(zhuì):牵连。 ⑥洎(jì):及。

⑦颡:额,脑门子。⑧缣(jiān):这里指绢。 ⑨盖:因为。⑩鬻(yù):卖。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即就观之(靠近) B.顷刻将绝(死亡) C.吾哀尔子命之危逼(可怜) D.不顾而去焉(照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于是两眼为赘所缒 山峦为晴雪所洗 B.而瘤赘应手而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即于脑后下针寸许 信义著于四海 D.则以缣物奉焉 扶苏以数谏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

②吾盖急病行志耳,非鬻技者也。

4、狄梁公救治病儿这件事,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回答。

【原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

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

③④

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

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练习】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文中加点字:

(1) 前后类如此 ( )(2)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 ) (3) 往往以多相夸 ( ) 3、翻译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董行成

【原文】

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选自《太平广记》)

【练习】

1、根据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这次“策贼”的依据。

3、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董遇“三余”读书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采稆负贩 ( )②忘恩负义 ( )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④曹刿请见 ( ) 2、下面句中加点“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

A.性质讷而好学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C.面山而居D.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3、翻译句子。

①苦渴无日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

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 (4)此天以授陛下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于留(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2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翁登泰山

【原文】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家,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163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