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问:根据诗书传记百家之文而考知,二帚三王之所以奠定太平泽被后世,一定说礼乐等等,像政刑,是礼乐的辅助罢了。礼节制人性,乐和顺人性,(通过礼乐的教化),百姓被治理得很好之后,作为辅助手段的政刑几乎就可以不用了。在三王之后称王的人,还有理解礼乐的内涵的么?他们所说的礼乐是什么呢?官员们谈及礼乐的制作,只是声音的抑扬节奏等等。奠定太平泽被后世的或许在这里吗?宋朝建立已经很久了,礼乐不能和百姓的耳目相接触(礼乐不能行于世)为什么呢?或许是还没有能够形成礼乐等方面的典章制度么?董仲舒、 王吉认为当朝统治者还没有形成礼乐等方面的典章制度,用先王的礼乐适宜于当世,如果想用先王的礼乐,那么如何做适宜于当世呢?
24.B D(B张绣开始是真心投降曹操,因曹操霸占其婶怒丽反曹;D冯眉卿不是存心欺骗父亲,而是早把此事抛在脑后,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闯,随便说了个“多头”。)
25.芳官向宝玉讨一瓶玫瑰露给柳五儿,柳五儿将舅妈送给自己的茯苓霜送给芳官;(2分) 被林之孝家的发现,恰好王夫人房内最新少了玫瑰露,林之孝家的便把五儿母女交给凤姐; (2分)平儿打听到是赵姨娘命丫环彩云偷了王夫人的玫瑰露,为了息事宁人,决定让宝玉揽下这个事情,并让风姐不再追究。(2分)
(2)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格拉桑抛弃前嫌共同对付查理;欧也妮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燃起 爱情的火花。(每点2分)
26.由自我地位跳到旁观者地位.(1分)由热烈震动变为冷静观照,(1分)情绪与境界在一 起想化为意象,(1分)情绪与境界熔为洗练明朗的整体。(2分)
27.第一度情绪:混沌模糊,悲喜纠结,意识被情绪垄断;(2分)第二度情绪:清晰明确, 冷静观照,意识能反映情境。(2分)
28.抒情主人公的“怨”情与清冷夜色、玲珑秋月融合在一起;(2分)诗人以旁观者视角, 写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独自望月的孤单,不直接宣泄对她的同情;(2分)诗人和抒隋主人公的感情都与生动鲜明的意象。
语文参考答案补充细则
第一部分:语知部分
8.逐字逐句翻译,意对即可正常判分。
(1) “敛”是“收敛”等意思,不可译为“勤俭”;“约”是“简约”“约束”等意思,不可译为“节约”;“中”是“内心、心中”等意思,不可译为“中间”;“得”可译为“心得”“感悟”等。(2)“里”可译为“乡里”“故里”(老家);“游”可译为“交游(往)”“游学”等意思,不可译为“游玩”;“慨”可译为“感慨”,不可译为“愤慨”。
9.答案分两点,每点2分。
第一点2分如下:表达了对文成公的敬仰之情,1分;刘文成等促进(延续)了浙东儒学之风,1分;为后文抒情议论做铺垫1分;给满2分为止。
第二点2分如下:正确说出期望(鼓励)的内容得2分,仅答表达了对狄承式的期望而无具体内容得1分。
10.增添一个得分点:悲秋(怀旧)。意对即可。阅卷时可将学生答案归入对应答案点,如“怀才不遇、位卑职低”归入“不受重用”,“关心百姓疾苦”归入“苍生之痛”等。
高三语文试卷 第 11 页 共 14 页
11.答案可以分解为三个要点:借景抒情(手法)、衬托孤寂心情(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愁情(效果),每点2分。
如果学生答“扣题、点题”可给1分,如答“含蓄无垠、意味无穷”给1分。 学生如果采取“用??手法,描写??内容(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形式表达,只要所答内容正确,正常判分,每点2分。
13.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角度:“烘托天窗室的简陋阴冷”“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各1分;“帕克太太的势利”“丽森小姐的贫穷或乐观”各1分;“为故事情节展开作铺垫”2分。如答到“引发读者兴趣”也可给1分。
14.第二点如答“沮丧”、第三点如答“悲伤”“埋怨”、第四点如答“期待”也可。如明显写的不是对比利·杰克逊这个人的情感,不给分。
15.从“外貌”“生活态度”“爱情态度”“身份”四个方面各1分。 16.如从人物刻画方面答“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守”,给2分。
17.第一点如答“病人就医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可,第二点如答“白衣人对病人的两种不同态度”也可,第三点如提到“角色亲历”,意思对即可。
23.两点分四小点各1分,其中礼乐方面如答“要顺应时代要求”也可。 25(1)“讨”“送”“丢”“偷”各1分,“让宝玉揽下”1分,“凤姐不追究”1分。
(2)增添一个得分点:拿侬和母亲对查理非常热情,得2分。其他各点内容正确即可,不必要求与原答案完全一致。
26.增加一个得分点:“回味情绪”(“由感受到回味”),给1分。
27.要求概括,意对即可。学生如按照原文思路顺序概括,正常踩点给分。 28.判分时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正确分析“怨”情与景象融合,得2分;结合诗句指出“旁观者视角”且分析正确,得2分(其中:正确指出视角1分、“模糊情绪变得清晰”意思1分,两点答到一点即可);结合诗句正确分析意境2分(意境、分析各1分)。
第二部分:作文部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
一、审题与立意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在“迷路后”这个前提下,揭示了“三种可能”的选择(“寻找”)。 一般说来,“迷”是迷失、迷惑的意思,“路”是通往目的地的路径,“迷路”指迷失道路或迷失方向,也可比喻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等。它不等同于“苦难”“逆境”“坎坷”等,必须和“迷失”“迷惑”等相关。 “迷路之后”,人们会出于本能、感性或理性,寻找出路,做出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往往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
“寻找引路人”,依靠有经验的人带领,直接走出迷途,这是近乎本能的选择。(“引路人”也可以是书籍或文学形象等,不必特指现实世界的人)
“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相互借鉴,集思广益,排除各种错误的“可能”,相互鼓励,寻找出路,这也是常见的选择。
“寻找自己”,通过反思目标与道路选择,发现自我存在的问题,重新调整方向,这是注重自我内在反省的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 1.整体立意。如:
①在借鉴别人意见和获取别人帮助的基础上反思自我,才能真正走出迷途; ②一味依赖外在的引导与帮助,缺乏向内的自我反思,往往是盲从;
高三语文试卷 第 12 页 共 14 页
③究竟怎样“寻找”,取决于“迷路”的原因; ??
2.任选其中一种“可能”立意。如:
①迷途中寻找引路人,就像暗夜里寻找光; ②身处迷途,集思广益比刚愎自用更明智; ③只有找到自我,才能真正走出“迷路”; ……
以上角度可以肯定,也可以理性批判。 二、评分说明
1. 判分原则
①考生能紧扣“迷路后”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可能”,或者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没有优劣高下之分。 ..............
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迷路后的可能”,言之成理亦可。如出现反思人们总是喜欢追问“路在何方”的现象,批判材料中的“三种可能”,并提出新的选择,能自圆其说且合情合理的,正常判分。
②特殊作文判分:
A.“三种可能”平均用力,立意、表达一般,最高不超过45分。 B.将“迷路”简单等同于“苦难”“困境”“坎坷”“孤独”等,与“迷失”“迷惑”等无关,最高不超过45分。
C.在“苦难”“困境”“坎坷”“孤独”等立意角度中,混杂“迷失”“迷惑”的意思,最高不超过49分。
D.以一个平庸的故事“简单演绎”迷路后的情况,最高不超过45分。 E.凡写“迷路之前”“守住自我”才能“不迷路”,最高不超过42分;行文过程中又提到了“迷路之后”的,最高不超过45分。
F.仅谈“选择(或寻找)”,脱离“迷路后”来写,最高不超过42分。
③评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学生写作基本能力。不唯立意定高下,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分。
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见解、思辨和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
2. 判分等级
建议49分切入。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等第 切题 立意 结构 记叙文 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议论文 63—70 切题 56—62 基本切题 独到、深刻 精巧;严谨 见解独到、新颖,富有个性。 准确、正确 基本正确 49—55 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完整;有特点 故事有真实感,富有生活进行“分解”和“剖析”,多气息。 问几个“为什么”。 观点从“迷路后的可能”中选材一般,有构思,有细基本完整 来,但论证不很充分,内在节,故事有真实感。 逻辑不够严谨。 高三语文试卷 第 13 页 共 14 页
42—48 略有牵强 牵强、贴标签 不正确 主题基本接近材料某一含满足于简单理解“迷路后的义,故事平淡,写人叙事能可能”,或一味举例,缺乏必力一般。 要的分析论证。 立意貌似与“迷路后的可能”或机械扩写,或简单续写,相关,但整体论证已越出材逻辑层次不清 或故事虚假,记叙描写能料和话题范围,且文章基本力较弱。 是观点加材料。 观点和立意完全不与“迷路另起炉灶、胡编乱造、故无章无法 后的可能”沾边,不会论证,事低俗,表达能力差。 没有条理和逻辑。 28—41 不切题 0—27 3. 个案处理 ①确认抄袭的,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文体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明,且语言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高三语文试卷 第 14 页 共 14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附加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