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延时”评价
有时在听课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不管学生水平的差异、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答对问题后,一律全班拍手,而受表扬的学生则表情漠然;而如果学生答错了,教师则说:“不对,下一位。”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就会严厉指责:“听没听课?”这些做法虽然能及时地评判出问题的是非曲直、黑白对错,但也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给教学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所以,有时应采用延时评价。不轻易、草率地评价学生的发言、创作等,而应适当延时,待信息一次反馈甚至多次反馈后再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触角,有利于学生更大胆、更有信心地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活动。
3.3.3“激励”评价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认真听取,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鼓励学生对自己作积极地评价,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图形的选取和复制》这一课时,老师准备一些小奖品,恰当给表现好的学生奖励,激发学习热情。在汇报成果阶段,先在小组中评选小组作品最佳设计奖。接着在全班进行互评,评出最佳的小组设计师奖,教师只是做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也能放开思想包袱,自由评论,这样的结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比较高,评论会非常精彩,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实践尝试,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原本那些在学生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更加有主动性,并且能持久保持这种参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应该说这是一个探讨不尽的课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还有待大家思考。
[参考文献]
[1]龚孝华、徐勇,《新课程评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吴晓,《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宁波市中山东路小学 [4] 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第一期 [5] 小学《信息技术》课本,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6
[6] 陈红、黄宇星、李艺,《小议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2006.5 [7] 史春华,《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2004.5
单位:岱山实验学校 邮编:316200 电话:0580-4482375 E-mail:thw902@126.com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8年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优秀课堂教学论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