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试译: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德的,没见过讨厌不仁德的。真正喜欢仁德的,自然再好不过;真正讨厌不仁德的,他修德啊,就是不让不仁德的东西沾染自己。有没有人能够下一天功夫真正修养仁德呢?我还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也有吧,我还没有见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试译:孔子说:“人的过错,是根据人的类型不同而各不一样的。虽然如此,只要观照过错,就知道仁了。”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试译:孔子说:“早上听到道,即使晚上死去都不遗憾了。”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试译:孔子说:“一个人发愿向道,却以穿得破、吃得差为羞耻,那就还不到跟他深谈大学之道的时候。”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试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事、物,没有一定可以的,没有一定不可以的,最终都要拿义为准绳才能定夺。”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试译:孔子说:“君子关注德行,小人关心土地;君子关注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试译:孔子说:“唯利是图,怨气就多。”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试译:孔子说:“能够以礼让治国吗?那是不难做到的!不能以礼让治国,搞那些礼节又有什么用呢?”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试译:孔子说:“不担心没职位,只担心在位没本事;不发愁没人了解自己,只发愁没什么本事让人了解。”
4.15 子曰:“参(shēn)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试译:孔子说:“参啊,我的道是用‘一’贯通的。”曾子应声说:“噢。”孔子走了,其他门人问曾子道:“什么意思?”曾子说:“他老人家的道,就是忠恕,没别的。”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试译:孔子说:“君子通过道义明白事理,小人通过利害懂得事理。”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试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就心中反省自己。”
4.18 子曰:“事父母几(j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试译:孔子说:“好好侍奉父母,提建议要恭敬柔和;假如父母一时不乐意接受,态度仍然要恭敬,虽不轻易放弃自己建议的初衷,却仍然精心服侍,毫无怨言。”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子女平常不要出远门,要出远门,那一定是方向对头,方针正确,方位不错,方式得当。”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试注:参见(1.11)那一句,这里是重复的。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试译: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惦记。一是因此高兴,一是因此担心。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试译:古人轻易不说话,是因为有耻辱感,怕自己说了做不到。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试译: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的,少啊。”
4.24 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试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迟钝,行动要敏捷。”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试译:孔子说:“有仁德的,就不会孤单,一定有相好。”
4.26 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shuò),斯疏矣。”
试译:子游说:“侍奉君主,如果劝说太频繁,就容易受辱;劝朋友太多,也容易疏远。”
5.1 子谓公冶长(cháng):“可妻(qì)也,虽在缧绁(léixìe)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qì)之。
试译:孔子说起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在坐牢,但他并没有罪。”后来果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qì)之。
试译:孔子评价南容,“国家治理有方,不被罢官;国家混乱,也能免遭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就把侄女嫁给了他。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试译:孔子赞叹宓子贱:“真是君子啊这个人!假如说鲁国无君子,这个人哪里学来这么好的品德?”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试译:子贡问道:“赐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你?一种器皿啊。”又问:“什么器皿?”答道:“宗庙的瑚啊,琏啊。”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试译:有人说:“冉雍有仁德,可是没口才。”孔子说:“要口才做什么?对人尖嘴利舌的,老让人讨厌。他仁不仁我不晓得,但是要口才干什么呢?”
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悦。
试译: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答复说:“我对这事还没有自信。”孔子听了很高兴。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试译:孔子说:“大道推行不开,乘木排出海吧。跟我走的,大概是仲由吧?”子路听了喜形于色。孔子说:“仲由啊爱猛打猛冲,这一点超过我,可惜不善于取舍裁决。”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试译:孟武伯问:“子路仁吗?”孔子说:“不晓得。”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啊,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派他去管兵赋。仁不仁呢,我不知道。”“那,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嘛,千户人家的大邑,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派他去主管。他仁不仁,不知道。”“公西赤怎么样?”“赤啊,系好腰带,站在朝廷,可以和外宾对话。仁不仁不知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论语全文翻译(完整)(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