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1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非常焦虑和苦闷。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的心情,也为你感到着急。为了更客观和全面的了解你的情况,我们来做几个心理量表的测试好吗? (4)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忆记录事件发生时自己的情绪体验和内心想法(以图表的方式),并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通过让求助者回忆和书面记录,使求助者更具体地感受和辨别自己的不良情绪,将自己的情绪感受具体化,以缓解不良情绪泛化带给来访者的压力。有机会重新理智分析自己的观点。 情景和事件 情绪、行为表现 当时内心想法 (5)咨询小结:求助者第一次如此完整地讲述了自己的痛苦经历充分宣泄了不良情绪,讲完之后感觉轻松多了;咨询师与求助者初步建立了咨询关系;详细了解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现状,确定了咨询的主题,并完成了心理测试。

第2次咨询:(2012年4月1日15:30~ 16:30)

(1)咨询任务:进一步建立咨询关系,收集分析材料,尤其是求助者成长经历和深层原因,分析自己的防御方式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及其原理,探索咨询目标,确定咨询方案。 (2)咨询方法:摄入性会谈

(3)咨询过程:咨询过程中,利用尊重、共情、无条件接纳、积极关注、情感和内容反应等技术使求助者把自己负面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用引导、解释等技术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抑郁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向求助者介绍认知行为疗法(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和贝克认知疗法),求助者表示愿意接受,积极配合咨询师进行工作。然后与求助者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

(4)家庭作业 让求助者回忆记录自己过去对自己的所有期望和种种不满的情境,分别写出诱发事件A,不适的具体结果C和与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并解释为何自己有如此的观点。通过让求助者回忆和书面记录,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新理智分析自己的观点。 (5)咨询小结 制定了咨询目标,咨询方案,为后续的咨询打下

11

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第3-5次咨询,调整和修正、帮助阶段 第3次咨询:(2012年4月8日15:30~ 16:30)

(1)咨询任务 加深咨询关系;咨询师进一步认识求助者不良的认知模式,非理性的认知观念;介绍艾利斯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她的情绪问题是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改变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她不良情绪。

(2)咨询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3)咨询过程 先让求助者谈最近一周的感受和家庭作业情况,然后介绍艾利斯ABC理论,让求助者了解宿舍关系问题(与室友之间的矛盾)等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分析一个月前,引起求助者情绪消沉抑郁、焦虑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简单地宿舍矛盾,影响更大的是她的认知模式(不合理观念)和自动思维,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而不是感到孤立无助。

咨询会谈摘要:

咨:宿舍矛盾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你有没有想过,它可能并不是直接原因。

求:那是什么原因呢?

咨:是你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但当你赋予它你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你可能认为这件事是绝对的坏,从而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反过来,如果你能对这个事情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那你的烦恼就可能被开心所代替了。也就是说,宿舍矛盾并不是使你痛苦和焦虑的发生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即你无法接受和难过的不是宿舍矛盾事情本身,而是你对宿舍矛盾事件的不合理解释和评价。

求:你是说,我的情绪是由于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引起的? 咨: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和男朋友去公园放风筝玩,你把的一个风筝放在长椅上,这个风筝是你们俩花费了大量时间亲手制作的,你非常喜欢。这时走过来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结果把风筝压

12

坏了。此时,你会怎么样?

求:我一定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毁坏别人的东西。 咨: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样? 求:哦,原来他是个盲人,那他一定是不小心的。 咨:你还会对他气愤吗?

求:不会了。我甚至有点同情他了。

咨: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压坏了你的风筝,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你前后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了。

求: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的问题的确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

咨:就你的问题来说,每个大学生都可能遇到。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像你现在这样痛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求:难道是我与他们想的不一样?可我不明白自己的看法哪里出了问题。

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所要做的。

接着,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分析讨论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领悟到自身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使他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他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解除他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最后,通过教求助者填写RET自助表,让求助者理解不良情绪产生与不合理观念之间的关系。与求助者探讨和了解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找出自身的非理性的观念,进行驳斥与辩论,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RET自助表 A B C 结果 自卑,焦虑 D 驳斥B的理由 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E 合理信念 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难道我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都很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关系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事件 不合理信念 “一次人际和室友的冲突——我很失败” 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 吗?——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13

很糟糕,孤立无援 室友报复我 焦虑,烦躁, 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 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求助者自己本身。 室友要我早点睡觉,说明天还要上课。就是在报复我吗?──室友要我早点睡觉,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紧张,她要思考自己的问题,也可能是她累了需要早休息,第二天早上起得早可能是因为她要上课或有急事,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报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并不一定是在针对我生气报复。 “宿舍关系紧张,孤立无援” 烦躁,消沉抑郁 回寝室发现室友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在评论自己。 回寝室发现室友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在评论自己。难道一定是她们是在评论我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如果我真的做错了事,冒犯了她们,那么她们生我的气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说明她们对我存有特别的、一贯的不满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而且人们也不可能获得周围生活环境中每一位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宿舍关系紧张,肯定是因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别人都会看不起我。” 不愿意与人接触。周围其他的人也会不喜欢与我交往。 因为我做错事或说错话,冒犯了室友她们,她们就会冷淡我、疏远我。那全 即使我做错了,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她们就一定会因此疏远我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疏远我吗?——我做错暂时的错误,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们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疏远我。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疏远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拒绝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冷淡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看书,室友说早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难道她一定怪我自己不好,没有用。 了,会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但那只是(5)家庭作业:1、继续运用RET自助表进行练习,对不合理性观念的反复进行驳斥,不断强化合理的信念。2、找一些比较熟悉的同学(最少5名)去问问他们对你的看法和评价,验证一下周围人对

14

她的印象是否真的那样坏。

(6)咨询小结:求助者领悟能力较高,能较好地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之相关的若干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学会较好地运用RET自助表,对非理性观念辩驳。

第4次咨询:(2012年4月15日14:30~ 15:30)

(1)咨询任务 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动思维中存在一些表层错误观念,学习如何验证不正确观念的方法。

(2)咨询方法 贝克认知行为理论,

(3)咨询过程 通过前几次的咨询,咨询师发现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不仅与本次事件“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不合理的信念有关,还与求助者事发前就存在着的负性自动思维密切相关,如每当遇到问题情绪低落时,认为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和人交往,自己的吸引力也不如从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感到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等。这都是一些具体事件,代表着求助者表层错误观念。针对这些观念,咨询师建议她在实际情景中加以验证,(上次家庭作业的任务),让她去问问老师以及周围的同学对她的印象及是怎样评价她的。

实际反馈回来的结果是,老师对她印象极好,,周围的同学除了觉得她情绪有时不好外,对她的评价都较高。求助者对此结果感到高兴,因为她一直认为别人会看不起她,并坚信自己有些事情没有做好,而通过验证,她发现在一些事情上虽然做得还不能让自己满意,但结果却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

同时鼓励求助者从事一些简单活动,看看是否真的不能做这些事。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引导求助者了解自己思维模式中存在的认知歪曲,用解释技术向她说明情绪困扰与持续出现的自动思维和重复消极暗示有关,并使求助者明确认识到,其思维方式、认知是不合理的,帮助求助者弄清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弄清不合理认知与其情绪困扰、非适应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确认求助者思维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特点:如主观推断,过分概括化,“全或无”等等。通过几次实际验证与讨论,求助者的一些表层错误观念便不攻自破了,情绪也因此有了好转。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3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3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106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