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研讨会座谈稿
各位领导,同行们:
大家上午好!
在局领导的安排下,3月20日—22日由县教研室杨老师带队,我们一行6人到南昌环湖宾馆参加中考数学复习研讨会。本次会议是由省教研室陈莉红老师主持,多位名师进行讲座。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迎来了县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研讨会,在此我把在省研讨会上的几位名师讲座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同行共同分享交流,希望能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中考数学试卷。
朴实生活情境 淡淡数学清香
——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数学试卷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考虑初、高中接轨实际状况的总体要求下,加大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内涵丰富,构思精美,在稳定的前提下追求创新,积极有效开发形式新颖的试题,充分发挥了引导“按课程标准理念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的作用,有助于推进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是一份较好的中考数学试卷。
一、试题特色
1.进一步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今年中考试题面向全体,关注基础,进一步注重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力度。试题首先关注了《课标》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如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象、统计与概率、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全等与相似、视图、变换、坐标、证明等主要内容。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目标进行了全面的考查。试题选用恰当的数学知识及数学背景,考查了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统计思想、随机思想、建模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及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等初
中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第5题结合一次函数图象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第8题联系时钟运行,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同时蕴含函数思想;第15题联系三角形旋转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第18题联系乒乓球单打比赛,考查随机思想;第19题联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菱形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同时蕴含待定系数法;第20题联系“画圆的工具板”考查方程思想;第23题联系“某省教育发展情况”考查统计思想;第24题联系“两条抛物线”考查二次函数图象许多相关知识,是高中学好解析几何的基础,是典型的数与形的结合,同时蕴含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运动观点;第25题是课题学习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典型材料,该题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步总结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和结论,同时蕴含从特殊到一般、数学归纳等思想方法。
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度,试题设计注重能力立意
要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落实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试题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的同时,还十分关注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不仅考查了观察、分析、归纳、类比以及算法算理,推理证明等能力,还强化考查了《课标》对学生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例如:第3题联系“视图”问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对比能力,特别是对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5题联系“一次函数的图象”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第8题联系“时钟的正常运行”问题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第15题联系“图形的旋转”问题,既考查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同时又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20题联系一种画圆的工具板,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建模能力;第22题联系“一个水桶模型”问题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第23题联系“某省教育发展情况”问题考查学生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获取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信息作出推断的能力;第24题联系“抛物线的翻折、平移”问题既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同时又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第25题从特殊到一般,设计的几个有层次的问题较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毕业水平以上的学生有明显的区分作用,另外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总结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和结论,真正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数学教育发展学生能力的价值。
3.进一步关注数学活动过程,渗透对数学学习方式的考查
试题的设计注重开放性和探究性,通过设置探索性、开放性及操作性试题,力求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实现对数学思想方法不同程度的考查,考查学生能否独立思考和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从而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第8、15、16、20、21、22、23、24、25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考查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有利于改善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第22题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该题的难点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实物——几何平面图——解直角三角形,这一数学化过程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该题的命置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25题是压轴题,该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很有梯度(该题填空的设置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好,为压轴题的得分率奠定了基础),该题的立意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在数学思考、数学活动过程等方面的素养,同时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索知识间联系的能力,设置这样的蕴含研究过程的题目,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一种成就感,更能学到另一种研究问题的方式,引导师生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这些试题,对学生在高中的数学学习有良好的预测效度,是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命题的方向。
陈老师说:“江西中考试卷是我们命题组教师心血的结晶,也许它不能完全表达出我们的美好意愿,也许它也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但它是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望与期待孕育的新的生命,它表达着数学的朴实与美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二、成绩分析及试题评价 1.成绩分析表 数学 考生总人数 20分及以下 20 ↓ 39 40 ↓ 59 60 ↓ 79 80 ↓ 99 100 ↓ 120 最高分 最全低距 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标准差 备注 人数 22822 2166 2668 3768 4927 5964 3329 119 1 及格(72分以118 69.5 51% 21% 30.1 上)优秀(96分以上) 2.试题难度评价表 难度 题目数量 分值 占分比(%) 难度评价 0.85以上 0.60—0.85 0.40—0.59 0.20—0.39 0.20以下 3 15 4 2 1 9 62 20 19 10 7.5 51.7 16.7 15.8 8.3 容易 较易 中等偏难 较难 难 3.试题区分度评价表 区分度 0.4以上 0.30—0.39 0.20—0.29 0.20以下 题目数量 21 2 2 分值 101 6 13 占分比(%) 84.2 5 10.8 区分度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以上数据以萍乡地区为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中考初中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研讨会座谈稿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