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今年中考数学试题体现了数学为大众,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数学是解决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工具,为教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明确了方向。今年中考数学试题进一步注重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方面内容的考查,在继承以往几年的命题风格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好。在考查学生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下了功夫,确实做到了开拓创新、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我省的数学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是一份较好的试卷。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是:第7题参考答案选D,但如果连接“BC”,同样可证?ABD≌?ACD,本题就没有选项,因此,设计试题要考虑全面、周到。希望今后的中考命题工作中解决好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中考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三、考生答题质量分析与教学建议 1.考生各题得分率表 题号 得分率 题号 得分率 题号 得分率 1 86% 11 75% 21 42% 2 85% 12 73% 22 28% 3 73% 13 67% 23 61% 4 78% 14 50% 24 13% 5 75% 15 53% 25 23% 6 71% 16 60% 7 76% 17 60% 8 65% 18 69% 9 95% 19 48% 10 70% 20 60% (表中数据以萍乡地区为主)
2.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卷面上看,较好的方面主要有下面几点:
(1)大部分考生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第一、二、三大题主要考查“双基”,多数考生解答较好,得分率基本正常,分别为77%、65%、63%,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40分钟内能完成第一、二、三大题,得分率较高(除14、15、19题外),说明平时教学注重了基础,狠抓了“双基”,学生的“双基”训练比较到位。
(2)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增强,部分考生对一些非常规数学问题的解题要领掌握较好。例如:第20题(本题为实际数学应用题,蕴含方程思想);第22题(本题为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蕴含数形结合思想);第23题(本题为统计方面实际应用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24题(本题为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题,蕴含运动观点);第25题(本题为课题学习问题,属于探索规律性题)。这些试题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总的来说,这些试题的得分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卷面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好的甚至优于评分标准的解答,有的考虑周祥,心思缜密;有的思维开阔,方法灵活……,特别是第25题,综合性较强,灵活性较大,并且还蕴含探索规律、数学归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要答对答好,确实不易,但有一部分考生能得满分,思路正确,逻辑分明,且出现多种方法,难能可贵,这与老师们平时对优等生的精心培养、精心辅导是分不开的,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肯定。
试卷中考生出现的典型问题有:
(1)部分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具体表现为:第1题少数考生答案为“C”,主要原因是对“两个负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没有掌握好;第5题选错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考生没有联系题意画出大致图形,数形结合进行选择;
x3?x=______。第10题因式分解:部分考生的答案为“x(x2?1)”,没有将“x2?1”
进一步分解因式;第11题相当多考生的答案为“x?1”,对二次根式1?x中的被开方数“1?x”为“非负数”没有理解好;第14题得分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考生不善于结合图形,数形结合,找出y与x之间的等量关系,缺乏建模能力;第17题相当多考生不会将分式“
aa”转化为“?”;第19题得分率 1?aa?1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相当多考生不善于数形结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菱形的边长“AB=5”。说明平时“双基”的掌握还有欠缺。
(2)面对新颖性问题相当多考生缺乏信心,不能静心审题。例如:第20
题第(2)问相当多考生不善于依据题意联系图形建立方程,缺乏数形结合能力;第22题得分率仅28%,许多考生不能结合图形正确理解题意,特别是不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来求解。
(3)解综合题,特别是解探索开放性方面的综合题能力不够强。例如:第24题是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题,运用知识比较多,同时蕴含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考生很难想到平移过程中存在的两种情形,另外,在平移过程中,探索以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况是否存在更是难点,该题的得分率仅13%;第25题是压轴题,属课题学习方面问题考查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探索和归纳数学规律,主要难点有两个,第一是活动一中的求an的值,涉及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第二是活动二中“若只能摆放4根小棒,求?的范围”,这里难点是“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有难度,好在该题设置了几个填空,得分率有23%,较24题得分率更高。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参照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省数学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
(1)“双基”教学还不够到位,具体表现:考生对一些基本数学概念、法则、定理、数学规律理解不到位,对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平时教学中缺乏总结、概括和提炼。
(2)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更新。部分教师平时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搞题海战术,缺乏自我消化、归纳的过程,特别是缺乏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样当遇到新题、活题,联系实际问题方面的题就缺乏心理准备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归纳和提炼。 2.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数学定理和法则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指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反思、总结,才能进一步看透问题的本质,优化过程,探索规律,创造有自己特色的经验,使自己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4.平时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遇到一个实际问题,先想想是否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然后试着去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再用这个解决了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去解释、理解、解决遇到的新的实际问题。
其次,我们一起来谈一谈中考数学信息。《新课标》正式出台,但今年的中
考不会受其影响,但不排除有倾向性,可能会少出现一些新题。
2012 年中考说明解读
一、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的分值比例为35%:65%。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6道,每道3分,共18分;填空题8道,每道3分,共24。分。主观性试题有10道,包括操作(作图)题和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开放题、探索题、应用题等),共78分。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作图题只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解答题在解答时都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中考初中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研讨会座谈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