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 A
(3)图中②处为一大盆地,该盆地( )
A.位于东部季风区 B.内部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至今还没有铁路通过 D.未被列入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
【解析】 由图可知,②处的盆地为我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该盆地因位于青藏高原上,故属非季风区。上有青藏铁路的西宁—格尔木段经过,而且因为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所以是西部开发的热点。 【答案】 B
考点二 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及成因
【知识归纳总结】 1.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2.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表现 ①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②成因 有利影响 我国位于亚洲东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不利影响 ①降水过分集中在部,太平洋西岸。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夏季,造成夏涝、海陆热力性质差玉米种植地区大大向北春旱现象严重;②候显著 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冬温偏低,夏温偏异显著,季风盛扩展;②雨、热季节配合降水年际变化大,高,气温年较差大;行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较大 雨热同期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有多种多样的温度气候复带(五个温度带和①跨纬度多;②东西距海洋远近不同;③地形复杂多样 好,有利于树木、牧草,水旱灾害多;③寒农作物生长 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杂多样 一个高原气候区)和干湿地区(四类) 【方法技巧心得】 1.图解夏季风的进退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四多四少一大”,“四多四少”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沿海多内陆少,夏季多冬春少,“一大”为年际变化大。
3.图解干湿地区与农牧业生产关系
4.用图示记忆法记忆我国气候类型
【典型例题分析】
【例2】读我国东北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0 ℃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2)与该大陆西部相比,该地0 ℃等温线的纬度位置偏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中-3 ℃等温线有一段明显弯曲,原因是什么?
我国部分地区的等温线图
(1)图A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该季节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2)图A的等温线大致呈______________方向延伸,说明气温受______________影响大。东部地区的等温线向东北延伸,这里的气温比西部同纬度地区的气温_____________,说明东部受_____________影响较大。
(3)图B的等温线密集,南北两侧气温比中部______________,从地形上看,受______________走向的______________山脉影响所致。
【解析】从图中可知:①A图所示地区为南方地区,气温较低,为冬季;②B图所示地区为西北地区,温度较高,为夏季;③两图等温线在分布上延伸方向不同。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依据等温线数值及延伸方向,推断其影响因素。第(1)题,从数值上看,应为冬季。第(2)题,从等温线总体分布看,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因素影响明显,等温线东部向东北延伸,是海洋调节造成的。第(3)题,从等温线看,中部气温低且非常密集,说明受地形因素制约。 【答案】
(1)1月 南北气温差异大山
3.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东西 纬度 偏高 海洋
(3)高 东西 天
(1)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
A.雨带停滞 B.冬季风势力强盛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3)据下图推测,该年我国东部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解析】 图示该地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高温降水少,蒸发旺盛;雨带来得晚,退得早,故南涝北旱。 【答案】 A
考点三 我国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知识归纳总结】
1.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内、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季风区南北跨度大,因此南北差异也较大。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长江、黄河概况及开发与治理
开发利用 长江 发电;航运;灌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养殖;旅游等 黄河 发电;灌溉;城市工业用水 凌汛;“地上河”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小浪底等水利工程;加固大堤;水资源的统一调配 问题 中下游洪涝灾害 治理措施 建设三峡工程;加固长江大堤;营造中上游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 【方法技巧心得】
黄河凌汛
(1)概念:凌汛是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2)出现地段:宁夏到内蒙古河套的上游河段、下游的山东境内。
(3)形成条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末春初有结冰现象出现,河流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河道形态上游宽、下游窄或河道弯曲回环。
(4)成因:下游河流封冻时间早于上游,解冻时下游晚于上游,这就容易导致上游冰凌随水流运动到下游后被阻塞,使水位上涨而产生凌汛。 【典型例题分析】
【例3】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约6300千米,其源头冰川末端海拔约为5400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干流全长约为5500千米,水面落差4480米。 材料2:下图为长江、黄河干流剖面示意图。
(1)根据坐标计算:玉树的海拔约 米。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黄河沿岸两处著名灌溉农业区的名称C ,D 。 (3)A点位于 省境内,请描述AB段河流的最突出的水文特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2012届高考地理新课标第一轮复习资料教学案第37讲 中(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