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了给中小地主阶级参政开辟道路,大力发展了封建科举制度。她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设立员外官,特别是她首创了殿试和武举,这为更多地发现、搜罗人材创造了条。她登基的第一年,就派存抚使十人到各道去搜荐人材,破格任用,不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还是
“下村教童蒙博士”,都是被搜罗的对象,这使许多落选的士人和乡村教师得到被荐举的机会。从此,未经考试的这些“寒门”、“卑微”之人,“起家自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有一首歌谣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况:“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但对那些滥竽充数的平庸之辈,一经发现不称职,便废黜惩处,甚至有被杀头的。这样,在武则天施政的半个世纪里,始终有一批能臣干将为她效劳,维护着她的统治。
第三,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她规定州县境内,凡地主官做到“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则升奖;如果“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则惩罚。武则天曾编过一本《兆人本业记》,是一部农书,颁行天下,对唐朝的农业发展影响极大。甚至在她以后的唐朝历代皇帝,都把每年二月一日进呈她的农书作为一项制度。这样,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加。全国登记的户数,从永徽时的三百八十万户,五十年里渐增至六百十五万户。
第四、抗击外族入侵,保护边境安宁。在她执政期间,对吐蕃贵族的入侵骚扰,进行了坚决的抵御,还派兵收复了安西四镇。边境的安宁,促进了国内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
武则天在她统治时期,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确实滥杀了一些好人;她虽对亲近人注意控制使用,但对侄儿
武三思、武承嗣等人仍有偏爱、放纵和授予重大权力,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徭役苛重,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庶族地主们上台后,和原有的门阀士族一起,加倍地盘剥农民,使土地兼并之风更盛,均田制遭到破坏,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她提倡佛教,废弃学校,还大修庙宇,造像,建明堂,修天枢,铸九鼎,耗费了大量钱财和劳力。 尽管武则天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过失,但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个女皇帝,在她统治中国的半个世纪里,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社会安定,使贞观时期所取得的统一和国家强盛的局面得以巩固下来并继续发展,这是她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这一点,即使是对武则天称帝有“微词”的史书也不得承认。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就说,武则天“僭于上而治于下”。
公元70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率领群臣入宫,杀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等,拥唐中宗即位,恢复唐国号和一切唐制。
武则天死前留下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八十二岁。
值得一提的是,历代封建帝王的陵墓上都刻有历数“丰功伟绩”、歌功颂德的碑文,但是,位于今西安北八十公里的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同葬的陵墓),高宗碑的铭文为武则天草拟,而武则天碑则无一字。武则天为自己立下了“无
字碑”,不要碑文,这说明她生前已经意识到,对她的评价后世定会众说纷纭,因此,功过是非,只有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筒车
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其原理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制一大轮,将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可自由转动。大轮轮辐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个个竹筒,岸旁凑近轮上水筒的位置,设有水槽。当大轮受水板受急流冲激,轮子转动,水筒中灌满水,转过轮顶时,筒口向下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并沿水槽流向田间。此种筒车日夜不停车水浇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约产生于隋唐时代。唐诗人刘禹锡有《机汲记》加以描述。直至今日,云、桂、川、甘、陕、粤等地仍使用之。此外,尚有“畜力筒车”,依靠齿轮传动带动筒车;“高转筒车”,通过两大轮,将低处之水带向高处,结构均巧妙合理,为我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唐陈廷章《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宋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宋史太祖纪三》:“六月庚子,步至晋王邸,命作机轮,輓金水河注邸中为池。”宋李处权《土贵要予赋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