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又收买了太子亲信姬威,让他写表诬陷太子说:“太子经常找人算卦,然后高兴地说,开皇十八年皇上必死,眼看就到了。”文帝大怒,不加严察就下令把杨勇抓了起来。
公元600年,文帝宣布废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公元604年,文帝得了重病,杨广以为时机已到,就写信给杨素,询问该如何处理文帝后事,不料杨素的回信被宫人误送给了文帝,文帝大怒,这时文帝的妃子陈夫人哭着跑进来说:“太子无礼!”原来杨广见陈夫人漂亮,趁她换衣服时调戏。文帝气的用头撞床说:“这样的畜生,如何担负大事?独孤误我!”召柳述,元岩,让他们写诏书改立杨勇。谁知杨广和杨素已得消息,带着军队包围了文帝寝宫,假传文帝之命逮捕了柳述,元岩,下令照顾文帝的人都离开,由右庶子张衡负责一切,不久文帝便驾崩了。杨广立刻下令杀了杨勇。一说文帝为杨广所害,但也一种说法就是当时杨广已经掌握了局势,文帝已重病缠身,与外界联系已经中断,杨广实在没必要冒弑父之罪。究竟事实如何,笔者也不敢臆断。 杨广于这一年的7月登基,他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炀帝,他一登基,本性便暴露了出来,只知纵酒享乐,残暴压榨百姓,不久就把文帝留下的基业败光了,自己也丧命于江都,文帝的子孙也大都在江都之乱中毙命。 隋文帝固然是一代明君,可惜他在选择接班人上只重小节,终于为杨广所欺,身死国灭,而他打下的天下也被李渊父子夺去。文帝死后不到一个世纪,大唐帝
国到达了它的巅峰时期,那是后来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自豪的时代。应该说文帝死后那段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确实发展到了它的顶峰时期,历史将机遇给了李唐王朝,如果隋文帝在择储问题上慎重点,他的子孙又很争气,那么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唐盛世”会不会成了“大隋盛世”?遍步世界的“唐人街”成了“隋人街”了?历史留给我们的遗憾实在是太多了,隋文帝泉下有知,又当作何感想呢? 资料来源:故乡网
隋文帝依法惩子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朝分立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历史上称为隋文帝。
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杨俊,立过几次战功,被封为秦孝王。他仗着是皇子,又有功劳,便目无法纪,胡作非为,不仅放高利贷盘剥老百姓,甚至派部下直接抢掠,他管辖下的百姓真是苦不堪言。
隋文帝听到一些反映,便派人去调查处理。派去的人只拿杨俊手下一些人做替罪羊,根本不敢动杨俊的一根毫毛。这一来,杨俊更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他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并用掠夺的大量钱财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宫殿,用玉石铺设台阶,把珠宝镶嵌门窗,将高级香料涂抹墙壁。他就在这金碧辉煌、珠光宝气的宫殿里过起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荒淫生活。谁也不敢管他。 杨俊贪恋女色,他的妃子崔氏非常妒恨,便投毒想杀死他,这件事轰动了朝庭。隋文帝对这个儿子的所作所为十分震怒,便把他召回京城,禁闭宫中,并下令撤消他的一切职务。
左武卫将军刘升保奏:“秦孝王只是营造宫室过分了一点,并无大错,还是原谅他吧!”隋文帝说:“这是法律规定的,不能违反。”大将军杨素也求情道:“把法令修改一下,他是皇子,不要处罚这么重。”隋文帝一听便生了气,他坚定地说:“国家的法令,任何人都得遵守。我如果为儿子单独制订一套法律,那我岂不是带头破坏国家的法令?当年周公平定叛乱,把武王的亲兄弟也杀了。我怎能徇私枉法呢?”
隋文帝没有答应将军和大臣的请求,坚持依法惩处了胡作非为的儿子,在朝野上下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统一不久的国家安定发挥了作用。
教案示例
课题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型 新学校 授 年级书册 七年级版本信北师大 下 息 班级 授课教 师
课 教学知通过学习唐王朝的建立,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 目标 识目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标 内容,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能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力目通过课后活动,加深对“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认识和对唐太宗的正标 确评价。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使学生认识唐太宗是我国感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目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进步行改革措施,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终标 于促成了“贞观之治”。 教材隋末农民起义后,李渊建唐并统一了全国。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调整了分析 统治政策,在经济上轻徭薄赋、政治上广搜人才,兼听各种意见,多方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其在位时期,被世人称为“贞观之治”,它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贞观时期的政治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最鼎盛时期的风貌。因此,本课是学生了解隋唐盛世的政治制度的最重要的机会,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把本课内容讲好讲活。 教学贞观新政 重点 教学对唐太宗的评价 难点 学情初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对新事物的兴趣相对比较浓厚。但是,分析 他们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基本上还未形成。因此,教师在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分析问题也应该做好具体事例的铺垫,否则,学生将难以理解。 教学重“贞观新政”的内容并不困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并归纳“贞方法 点观新政”的主要措施。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些措施为什么有利突于唐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破 能力。 难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的贡献是什点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突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破 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教辅计算机辅助教学 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控点 教 教中国历史上有个封建帝王被称为“千古打开教材,看本课的1分钟 学一帝”,是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难得课题 学 导的“治世”。今天我们学习 入 过 师:(多媒体演示课题)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程 讲教师演示第一目:唐朝的建立 观察图片,思考,回2~5分钟 授答问题 新(演示隋炀帝陵)这是谁的陵?可以提供课 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个历史人物的画像,请学生猜想。 建议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游戏,方法是教师介绍与该图有关的信息,看哪个学生猜得有快又准。 1、这座墓在南方地区 2、它位于古城扬州 3、它的主人死于非命 4、墓主人生前很有作为但也很残暴 5、他下令修建了著名的大运河 …… 隋炀帝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呢?请大家看带着问题进行阅读,5~8分钟 教材第8页正文第一自然段,说说隋朝为思考,回答问题 什么会迅速灭亡,它与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王朝很相似,为什么? 此处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那一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演示唐高祖李渊像)这是谁? 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玩同样的游戏: 1、他原是隋朝太原留守。 2、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也乘机起学生看图,思考,回9~11分钟 答问题 兵。 3、他在几个儿子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重新统一了全国。 4、他被自己的儿子逼迫禅位,而这个儿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 5、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 多媒体展示: 1、唐朝的建立者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2、唐朝的建立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17年 D、618年 3、唐朝的首都是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东京 (演示唐太宗李世民像)这是谁?(如果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2~16分需要游戏,方法同上) 钟 朗读,思考问题,可展示: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适当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P8正文第三自然段。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李世民有战功,但又杀死自己的亲兄弟,迫使自己的父亲退位,自己做皇帝,你怎样看这件事?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第一、二自然段和唐阅读,思考,回答问17~21分太宗的话,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唐太宗题 钟 看到隋帝国在农民战争中崩溃,会受到极大的震撼?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请一位同学回答: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从谏如流? (演示魏征像)这是谁? 魏征。 请同学朗读课本P9正文第三自然段。 看课件演示文字,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演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 提问:唐太宗为什么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提示学生阅读P9最后一段文字) 请同学朗读课本P10正文第一自然段。 朗读 讨论:唐太宗为什么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讨论,发言(可联系键是选贤任能?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我实际,思考当今社会国的封建制度能否保证每个皇帝都能任的政治制度建设存在用贤臣呢?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国家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直保持政治清明,选贤任能呢?(个小组集体讨论,最后请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指出专制制度下权力过于集中无法保证政治清明,因此,只有实行民主制度,是国家权力得到有效的监督才能真正保证官员得力,政治清明。这也是我们国家政治改革的努力方向。 演示:贞观新政 阅读教材,归纳主要30~35分内容(培养学生通过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正文第二自然段到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P11第三自然段。概括一下唐太宗在政治、能力)。 经济、法律等方面都做了哪些改革? 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请同学概括一下(学生回答后,演示三省措施 六部制的示意图,简要分析一下各部门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它的进步之处及其对后阅读并思考 世的影响)。 学生发言 最后,提问,唐太宗晚年的政局大不如前的原因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可以根据时间在课内完成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课下思考,下节课再回答。) 22~30分钟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课所学的知识,说说你对唐太宗的评价和认识。 课堂请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 小结 教师演示课件使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和唐太宗的统治措施之间的关系。 课堂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练习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摇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增建了校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36~38分钟 39~44分钟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课堂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将这些故事汇总起来出45分钟 延伸 一期手抄报或者板报,也可以制作成专题网页发布到校园网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