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第一篇: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篇:五年级 数学 教案68 第三篇:五年级 数学 教案33 第四篇:五年级 数学 教案25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教案 更多相关范文
五年级数学教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的第12~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确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并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流程:
一、综合练习完成第30页的12~14题。 1、第12题
(1)先让学生连一连,交流使说说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含义。 提问:24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2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有最大公倍数吗?为什么? (2)找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2、第13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什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第14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什么情况下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征直接写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联系第13、14题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什(请你支持:)么相同与不同? 二、思考题
帮助学生弄清两点:⑴水果实际上分掉45块,巧克力实际分掉35块。
⑵由于每种糖果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 第五课时
备课时间:xx年12月11日。
教学内容: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练习与应用”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统计图与统计表 教学进程:
一、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独立填表,再进行适当交流。 要重点指导计算“人均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知道根据问题,应该用全果耕地的总公顷数除以总人口数。 总结,得数大约是0.11公顷。 2、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再交流体会。 3、完成第2题。
学生观察后,可以要求说说这里的复式条形图与此前认识的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体会复式条形图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学生填表后,适当可以组织交流,使学生体会我国城乡 * 正在不断发展、进步。 4、完成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再组织对统计图的观察与分析。
要启发学生根据对条形统计图的直观观察从整体上评价这两只球队,看出红队的状态不够稳定,而蓝队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 第六单元
备课时间:xx年10月10日。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一一例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在次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解决问题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同过这部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 教学理念:
通过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一一例举”的策略意义,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适当控制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例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例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损失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例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用“一一例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例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学难点:
感受“一一例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xx年9月25日。 教学内容:练习八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进程: 一、 复习。 1、口算。 2、计算并验算。 3、找出错误的地方。
学生解决,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二、 练习深化。 1、 练习八第7题。 学生地理思考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
针对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2、 练习八第8题。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教师讲解,纠正错误,予以改正。 3、 练习八的第九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4、练习八的第十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三、 课堂小结。
你认为你学的怎么样?能给自己一个评价吗?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4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练习十五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练习十五第5题
3/8+1/85/9-2/95/6-5/61/3+1/21-5/87/10+5/10 集体口算后校对,并请做错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3/8+5/83/7+5/6+4/75/8-(3/8+1/12)2/3-1/4-1/45/6+2/5+1/6+3/55/9+(4/5+4/9)
1、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使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2、学生独立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
(1)加法结合律;(2)加法交换律;(3)(4)减法运算性质;(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解方程
1/2+x=1x-3/7=1/2x+2/3=7/6
1、指出:方程中的x不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2、学生独立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并请错误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义与结果,强调单位“1”。 2、改变习题:将“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改成“小华调查了全班30位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 (1)该怎样解决问题? (2)为什么方法不变?
强调:这两题都只要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从单位“1”里去掉送鲜花的1/3,再去掉送贺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图画的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与全班实际的总人数没有关系。
五、总结延伸 完成书上思考题。 1、计算后找出规律。 2、应用规律直接写得数。 3、应用规律自编加法算式。
内容仅供参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