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去鸟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独立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突出多样性算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的算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口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清新的早晨,沉睡了一夜的小岛醒了,清清的水,绿绿的树,小岛多美呀!听!是谁在唱?(小鸟)你想去这座鸟岛看看吗,(想)巧极了,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正要去呐,我们看看去,好吗?
二.教师引导主题图数学信息
1.码头上的人真多呀,你看到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了吗? 2.二年级有几个班?(四个)你怎么知道的?(看班牌) 3.每个班有多少人?(23,31,32,39)
4.所有的同学坐一条船坐的下吗?(坐不下)为什么?(因为一条船最多能坐68人) 5.你怎么知道的?(船上写着限乘68人)
6.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68人以下可以,68人以上不行。)
7.四个班大约有多少人? (大约120人,因为120比68大的多,所以四个班同坐一条船坐不下)
8.不能一起乘坐一条船,他们会乘坐几条船,小朋友们能猜一猜吗?(2条? 3条??) 9.他们究竟要乘几条船呢?小朋友们,你想知道苗苗小学的老师是怎样让小朋友们乘船的吗?(想)
那就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三.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不进位加法
1.二(2)班的小朋友先上了船,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上船,站在岸上的老师问: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2.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算式: 23+31=(课件出示) 3.你是怎么算的?(预见)
23+31= (1)1+3=4 20+30=50 50+4=54 (2)23+30=53 53+1=54 ??
(二)进位加法
1.小朋友们,小精灵想知道:二(3)班和二(4)班合乘一艘船坐的下吗?谁来告诉他?
引出算式:32+39=(课件出示) 2.你是怎么算的?
32+39=(1)2+9=11 30+30=60 60+11=71 (课件出示) (2)32+30=62 62+9=71 (课件出示) 因为71人超过了68人,所以不能同乘一条船。 四.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一)不退位减法
1.一条船最多可以上68人,二(1)、二(2)班一共上了( ?)人,这条船还可以上人吗?*(可以)
2.还能上几人?
引出算式:68-54= (课件出示) 3.你是怎么算的?
68-54= (1)8-4=4 60-50=10 10=4=14 (课件出示) (2)68-50=18 18-4=14 (课件出示) (二)退位减法
1.小精灵还想知道:二(3)班上了14人后,还能上多少人? 引出算式:32-14 (课件出示) 2.你是怎么算的? 32-14=
(1)心里列竖式
(2)32-14= 32-10=22 22-4=18 ?? 3.口算练习
在不知不觉中,小朋友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点出本课时知识课题)的知识了,还找到了不少好算法。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参加一个摘星星活动:给你一分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口算,当音乐响起时开始口算,音乐停止时,停下手中的笔。(课件出示做一做6道口算题,随之响起一分钟的轻柔音乐)
(关注所有的孩子,尤其要关注没有摘得6颗星的孩子,真诚的评价鼓励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选择乘船的优化方案
小朋友们,要想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继续关注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 1.二(3)班(14)人上了船,还剩(18)人,剩下的人和 二(4)班的同学还要坐几条船?(1条船) 2.为什么?
引出算式:18+39=57 剩下的人只要坐一条船。
3.原来,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是这样乘船的:一共需要两条船。 第一条船坐68个小朋友,第二条船坐57个小朋友。你猜对了吗?
4.第一条船还能上老师吗?(不能)老师们只能上(第二)条船了。你觉得这样乘船合理吗?(引起小朋友的争论)
5.小朋友们,现在离开船的时刻还有一段时间,不如我们来和苗苗小学的老师换换角色。如果让你来当小老师,你能想出更合理一些的办法吗?(学生讨论)
(学生们可能会从安全、师生感情、同学友谊、乘船限乘条件等因素出发,考虑出比苗苗小学老师们更加合理的方案)
预见方案:(1)、(4)两班合乘一条。 (2)、(3)两班合乘一条。 让学生说一说。 六.结束
小朋友们的办法真不错,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让我们和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去鸟岛吧!(课件出示鸟岛美丽的风光。)
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并参照教材第46页、47页示意图试剪出图形。
2. 活动用具:作好教科书上第129页、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 3. 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现在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纸片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成白色的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图形旋转形成的奇妙现象。数学就是这样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吧。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 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 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 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 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
活动3:实践平移和旋转---剪纸
下面我们进入剪纸活动,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呦。 1. 上学期我们剪过对称图形,剪一个小人怎样剪又对又快呢?抢答并能演示剪出者得2分。 2.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更多的并排排列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6页示意图剪。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说出方法者得3分。
3.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围成一圈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7页示意图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得3分。
4. 设计比赛: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剪出一幅最漂亮的带有平移和旋转特征的图案。我们来评选今天的“小小设计家”。
1) 队内交流,各队先自评出本队最有创意的最佳设计图案。
2) 各队轮流上台展示,由设计者介绍创作思路,队代表说推荐的理由。 3) 学生评论它好在哪儿,并共同欣赏。
4) 评出最佳者获“小小设计家”称号同时其所在的队得2分,其余队各得1分。 四、为优胜队发奖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