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8全国11)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5分)
【第四步】读解正文,整体把握诗意
读诗的流程:反复诵读-----理解句意----锁定意象-----联想想象-----再现画面, 品味意境-----体悟情感-----把握技巧 1、审体裁,明章法,理清诗脉。(结构特点)2、审语言,明句意,体会表达技巧 3、抓意象,品味意境,体悟情感
意象: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叫做“意象”。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注意景、情、事间的逻辑关系,多积累意象。
【示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从景、事、情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前三联:景:空荡荡的台、千古自流的江水、落日下的山峦、青天、、水中的白鹭,眼前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
事: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受到晋代衣冠变成古墓荒丘,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的由盛而衰的变化。情: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然景物亘古不变,古今对比,抒发诗人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尾联:景:落日、浮云事:诗人望长安不见。情:愁----因不被统治者重用而忧愁。(云---漂浮不定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日为天的代表,指代天子,浮云蔽日让自己不得见长安)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1年山东卷) 【示例】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示例】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3、抓关键词句,品情态或定位情感基调。
(1) 情语: (2)景语:
(3)色彩词: (4) 主旨句或首句、尾句: (5)典故
【第五步】看题干,明题意(借题解诗法) 1、指向要素 2、解说要素 3、限制要素 【示例】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注:写作者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孤独、徘徊的情绪,传神地描绘出诗作者苦闷无聊的心境。 【总结】:读懂诗情的突破口
一、读诗题,知门别类,把握情感方向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感知情感基点
7
三、读注序,获取有用信息 四、读内容读体裁(关键词句)
关键词: 情感词、意象词、修饰词、色彩词(知情达意,揣测情感内容) 关键句:主旨句、尾句(联)、重点句、典故句(探究主旨,体悟情感) 五、读题干----借题解文法
【示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分析:第一步【看题目】交代了了地点在舟中,暗示了诗歌题材是羁旅诗、暗示了
作者情感—旅途艰难,内心悲伤。
---受牵连被罢职,暗示仕途不顺,感慨世事艰难、点明写
作时间作于离任途中,暗示内心凄苦‘悲伤、风用壮难点注释,帮理解诗句。 ----读解诗句理清脉络
两层:前四句紧扣舟中所见之景,写江上恶风卷狼,湍急风猛,浪涛骇人的景色,暗含内心的愤懑之情,后四句转入抒情,身处空旷荒凉境地,表达归途中的孤寂之感。最后一联关键句直接抒发内心感叹人世坎坷,人生悲痛,说不尽去国还家有志难伸,壮志未酬的复杂感情。
参考答案: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2、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练习巩固: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5分)
[【第二步】看注释交代背景【第三步】看正文:(题目—— 注释—— 情感语—— 关键句: 意象—— 主旨—— 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0全国II卷】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 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资料(一)(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