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或夏季高东亚、东小农经营(生水亚洲稻季风种以植种业 植 业粮食需求量大 为美国、加主拿大、澳的大利亚、农阿 业地域类商美国根廷、俄品中部罗斯、乌小麦谷平原克兰等玉米物(图国。 型 农2-3) 我国东北业 和新疆的国营农场。
13
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产规模小);单生长;地势低产高;商品率平,适宜水田低,机械化和管理;人口稠科学水平低;密,劳动力丰水利工程量大 富;人多地少,南亚、南亚季风区及东南亚水稻 区(图的热带雨2-2) 林气候区 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生产规模大;水丰富);交通商品率高;机运输便利;市械化和科技水等 平高 人稀,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 场广阔;地广
美国、澳气候温和,草大以牧畜场牧放业牧为业 2-4) 半干旱气主候区 的地形平坦,气农北美五大业湖周围、牛奶地域类型 西兰等 乳西欧、中及其畜业 利亚、新等 大城市周围 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西欧 欧、澳大制品高;多分布在习惯影响,对集约化程度水平高,生活械化程度高;生长;城市化商品率高;机适宜多汁牧草候温凉、潮湿,品经营。 (图的干旱、近,促进了商草原南非等国羊 业化程度高; 低廉;距海港帕斯阿根廷、牛、商品率高;专稀,土地租金廷潘新西兰、生产规模大;优良;地广人阿根大利亚、类茂盛,草质 14
农场内土地交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及大洋洲澳大的澳大利利亚亚、新西墨累-兰等地混合农达令(主要是业 盆地种植业与(图畜牧业结2-5) 合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羊 安排农业生产麦、畜产品产活动;可以根地);机械化水据国家政策和平高;交通发市场情况,农达;政府扶持。 户及时调整种植与放牧的规模,保证稳定的收入。 小麦合理、有效地(世界主要小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两种土壤肥沃;气生产方式在时候温和,降水间上做到忙、适中;地广人闲错开,便于稀;市场广阔 15
亚马孙河流域和非生产原始粗放洲刚果盆热带迁亚马地等地广移 农业 孙河人稀的热流域 带森林及就等收获 其边缘地区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67.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地区:美国、阿根廷(牧牛),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干旱、半干旱区。 主要农产品:牛、羊
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68.潘帕斯草原的放牧业:
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自然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经济条件)距海港近(交通运输条件)
为发展所做工作: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和牧草用水、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养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16
不固定;烧荒、气候极湿热; ∕ 掘穴播种;不生产力水平极翻耕也不施肥低下
69.乳畜业:
主要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许多大城市的市郊 生产对象:奶牛
主要农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70.西欧乳畜业:
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边
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饲料因素)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因素)接近市场,交通便利(交通因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71.工业生产一般过程:
投入: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及零部件等 产出:产品与“三废”
72.工业布局一般经济利益原则:选择在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地方
73.按经济因素分:
原料导向型: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制糖工业等 市场导向型: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家具制造业
17
等
动力导向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电解铝工业等 劳动力导向型: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服装工业等 技术导向型:技术要求高;飞机制造业等
74.工业区位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以及工业区位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75.污染大气的企业应当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污染水源的企业应当布局在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及河流上游;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企业应当布局在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业 水果加工业 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业 印刷业 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能源供应充足的地业 工业 区 廉价劳动力指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向型工业 带、制伞、制鞋工业 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集成电路、航天、航空、高等教育和科技发业
18
精密仪表 达的地区。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76.工业联系: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②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
工业集聚: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
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
工业地域: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与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不
同的工业部门,因其对地理位臵、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需求不同,以及自身的工业生产特点,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
↓
77.工业城市:鞍山——钢铁城;大庆——石油城;十堰——汽车城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78.传统工业区:
代表性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中国辽中南地区等
形成条件:丰富的煤或铁等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 特点:规模大
19
代表性工业: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存在的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 79.鲁尔区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①调整工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③发展第三产业④优化环境(P67) 80.新工业区:
代表性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
特点: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代表性工业:微电子工业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最新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精华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