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与个人职业规划
咨询师又是青春饭,在后台搞网管工资又太低,没有一样适合自己的工作,到毕业了别人都找到了工作,他还在犹豫)。(有地方没有人去,有人去的没地方)。
综上所述: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做为我们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做好准备 ,迎接就业的挑战 。
就业难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的来临,看一看劳动社会保障部对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实际新增劳动力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2006年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2011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1)》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1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高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
软件行业前景如何?以大连为例:
大连,我国北方最具开放色彩、最具经济活力、最适合人居的现代化城市,如今,因软件产业的迅猛崛起而名扬世界。据统计,2007年,大连拥有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630多家,超过5万人从事软件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15亿元,出口7.2亿美元。产业规模位居国内前10位。据国际权威的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07亚太区全球交付指数城市排名,大连高居世界第五,名列中国第一。 蓬勃向上的大连软件产业,不仅成为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还为中国服务外包城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当大连由一个IT界默默无闻的城市,一跃成为颇具竞争实力的世界服务外包首选城市,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出这样的问题。
就业形势与个人职业规划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 弗里德曼就是带着这一疑问专程来到了大连。他在畅销全球的《世界是平的》书中写道:“我想亲眼看看这个中国的班家罗尔———大连,大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不仅仅因为它是个中国城市。这里有宽阔的林荫大道、美丽的绿化带、众多的科研院校和广阔的软件园区,这里毫不逊色于‘硅谷’……他们竭力争取的是知识密集型的商业机会,而不仅仅是大规模的制造业。”
大连的软件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期依托港口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大连,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企业效益下滑,环境污染加重,职工大量下岗的窘境。
面临严峻的挑战,大连市紧紧抓住世界服务外包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响亮地提出:充分发挥大连的地缘优势,面向日本、韩国,大力发展以服务外包为突破口的现代软件信息服务业。 1998年,大连在全国率先成立市信息产业局,强化全市软件产业的组织保障。在全国创办了第一个“官助民办”经营模式的大连软件园,为吸引跨国软件企业投资,发展软件外包出口奠定了产业基础。2001年秋,国内首个“服务外包研讨会”在大连举行。2003年,中国惟一的国家级行业展会———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在大连拉开帷幕,此展会对推动大连软件产业加速与国际接轨,实现由软件园到软件业再到软件城的历史嬗变,起到了重要地促进作用。2004年大连市政府在全国率先颁布和启动了“软件产业高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短短几年时间,大连服务外包产业以令人惊奇的发展速度和扩张规模异军突起,IBM、惠普、DELL、爱森哲、NEC、GE、SAP等36家排名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相继投资落户大连,全球领先的前十大ITO和BPO服务提供商,有一多半已在大连开展外包业务,其中,日本发往中国的服务外包订单绝大多数流向大连,大连软件园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为密集的产业园区。
近几年来,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华信、海辉、大连东软、华畅、锦达数据等一批软件企业短短几年迅速崛起,并开始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转变。大连华信在同美国高勤、德国SAP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中胜出,一举中标乌兹别克斯坦全国铁路财务系统信息化工程项目,将民族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华畅、连顺等企业通过嵌入式软件产品集成研发,推出一系列“大连研发”自主创新产品。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的代表城市,大连已形成了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外业界瞩目并认可的、中国最适合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城市之一。
温总理:要作“全国第一,世界第一”
去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大连软件产业时,要求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要坚定发展方向,树立“全国第一,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
“打造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这是大连未来城市新经济发展的宏大目标。目前,大连正举全市之力,以开放式自主创新为导向,做大服务外包产业规模,面向世界提高软件产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在大连依山傍海、景色秀美的旅顺南路,一个绵延30多公里,规划控制面积133平方公里的国内最大的软件产业带,正以超常规的投资力度和开发规模加速建设。大连软件园、凌水湾软件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就业形势与个人职业规划(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