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与个人职业规划
认清就业形势 ,做好个人职业规划
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黄金起点 ,在个人的生命轨迹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准确是一生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也就是说一生将要从事什么行业 ,具体做什么职业 ,在这个点上能走多远 ,发展到极至会是怎样 ,这些都应该有一个明晰的轮廓 。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了解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出阶段目标或整体目标的预期计划。目标的确立要与时俱进 ,要以国家发展 、行业的兴衰为基调确立自己准确位置 。往往有许多人不成功 、不幸福 ,都是在职业规划、个人定位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偏差 ,这个偏差更有可能是你的生命全部 。
现在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谈规划,谈定位 ,有的人可能对目标不很清楚 ,可当你从社会实践过程中 ,生活的阅历和艰辛会告诉你规划和定位的准确是多么重要 。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就业形势 ,人生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 ,掌握一些原则是必要的 : 一是择业定位态度要科学 。把自己的爱好与职业有目的的结合好 ,找出自己的强项来满足当今社会需求 ,明确一生的发展方向 。
二是择业定位信息要科学 、要全面 。通过先进的理念指导 ,掌握最新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信息 。 三是择业定位目标要实际 、要切实可行 。目标确立后 ,一定要考虑可行性 、并务实操作 。这样在你的意识当中会产生许多能量 ,把你引向成功的人生过程 。
职业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讲 ,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职业既不像家庭那样成为我们出生后固有的独特的社会结构 ,也不像货架上的商品 ,可以供我们随意挑选 。它更像是一位朋友或一位合作的伙伴一样 。既存在 ,又不一定在眼前 ;与其结识有更多的机会和缘分 ,但更需要的是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
目前就业难的问题人所共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人民政府都把就业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就业创造条件。缓解就业的压力。我们学校实行一把手工程,院长、书记亲自抓,把就业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尽管如此,就业难的问题仍是今后几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业形势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 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待业人员将在2000万以上。2010年在2500万以上。主要原因是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猛增加 。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就业的需要 ,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从学历的层次上看 ,就业困难主要集中在大专和高职毕业生 。初步预测就业的层次和待遇都有下降的趋势 。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背景知识
98年以前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是有限的 。能考上大学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大学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 ,是天然的候补白领 。多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形势比较平稳 ,就业率一直很高 ,基本上达到了100% ,甚至供不应求 。这种状态在2001年达到了终点 。
就业形势与个人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难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原因是什么?
(一)、毕业大学生数量增加过快。 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招生计划进行了调整,每年扩招40%。2002年是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多年来毕业生少 ,需求市场旺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1年毕业生为107万 、2002年是145万 、2003年是212万 、2004年是250万 、2006年是413万 、2007年是495万 、2008年的毕业生是560万,2009年毕业生为611万。2010年的毕业生为630万。2011年毕业生为643万,2013年667万,2015年月700万。通过这些数据 ,大家可想而知-----就业是相当的难 。9年的时间翻了近7翻,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 。毕业生数量急聚增加与就业岗位增加缓慢的局面还要持续几年。
(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我国的经济与全球经济相互依存性增加 ,产业结构的调整压力在加大 ,某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甚至倒闭。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强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峻 。(08--09金融危机影响明显)。
(三)、新《劳动合同法》生效以后,只要员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合同关系,就存在一定的保障。这一法律对于试用期规定很详细,引导企业与员工签订长期合同。法律出台后,毕业生会对自身的劳动保障有更深的了解,而企业的辞退成本,需要承担的合同、法律风险都更大了。所以,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也会更加小心,只要招聘,肯定就要招聘到合适的优秀的能胜任的学生,这样一来,那些以前在学校里混日子的学生找工作自然会比较难。因此要求大学生要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社会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高校学科建设落后影响就业 。
教育专家认为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例还偏低 ,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问题的关键在于 ,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 。就业难反映了高等教育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热门专业无限量的招生 ,学校培养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企业需要的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找不到 。而所谓的热门专业由于人员过剩而找不到工作岗位 。以广州为例:改革开放初期 ,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 ,许多院校外语专业一轰而上 ,大批扩招,结果现在出现了外语人才过剩现象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要求较多 ,结果又是一轰而上 ,大家都学计算机 ,现在与计算机相关的毕业生占了50%以上 ,又出现了过剩 。而机械加工 、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一些冷门专业不被人看好,很少有人问津 ,现在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找不到人 。这就是结构不合理 ,缺乏统筹兼顾而致 。
以大连为例,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编程能力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但企业招聘软件开发工程师又很困难。而学软件专业的大批毕业生又找不到接收单位,原因就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编程能力和开发经验。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五)、观念陈旧与实际需求的错位
现在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希望能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 ,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本人工作稳定 ,待遇优厚 ,环境舒适等。总而言之找个“铁饭碗”。由于观念陈旧,直接影响了就业。我可以告诉大家,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最缺的就是“铁饭碗”。许多毕业生都对就业期望值过高 ,对自己缺乏准确的定位 ,找不到工作是很自然的 。(例:04级有的同学自认为软件开发干不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就业形势与个人职业规划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