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属于预制桩的是:(ABC)
A 打入桩 B 振动下沉桩 C 静力压桩 D 沉管灌注桩
11.按照桩土相互作用的特点,竖向受荷桩可分为( B )两类。
A 挤土桩和非挤土桩 B 端承桩和摩擦桩 C 主动桩和被动桩
12.旋转转进成孔时,按照泥浆循环程序不同分为( B )两种。
A 正循环和逆循环 B 正循环和反循环 C 换浆循环和抽浆循环
13.钻孔过程中泥浆的作用有( ABCD )
A孔内产生较大的静水压力,防止坍孔。 B孔壁形成胶泥护壁,切断孔内外渗流,稳定孔内水位;
C悬浮钻渣,利于排渣。 D冷却机具和切土润滑。
14.下列桩型中属于挤土桩的是(AC)
A 实心预制桩 B 预应力管桩 C 沉管灌注桩 D 敞口钢管桩
挤土效应对工程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有:(ABCD)
A 未初凝的灌注桩桩身缩小乃至断裂 B 桩上涌和移位,地面隆起,降底桩的承载力
C 影响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D使桩产生负摩阻力,降低桩基承载力,增大桩基沉降
15.桩基施工中护筒的作用有(ABC ):
A 固定桩位,并作钻孔导向;
B 保护孔口防止孔口土层坍塌;
C 隔离孔内孔外表层水,并保持钻孔内水位高出施工 水位以稳固孔壁。
D 防止超钻
16.正循环旋转钻机所用钻头有:( ABD )
A 鱼尾钻头 B 笼式钻头 C 牙轮钻头 D 刺猬钻头
17.钻孔过程中应注意:(ABCD)
A 始终保持钻孔护筒内水位要高出筒外1~1.5m的水位差和护壁泥浆达到要求。
B 根据土质等情况控制钻进速度、调整泥浆稠度。
C 钻孔宜一气呵成,不宜中途停钻。
D 加强对桩位、成孔情况的检查工作。终孔时应对桩位、孔径、形状、深度、倾斜度及孔底土质等情况进检验,合格后立即清孔、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
18.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应注意:(ABCD)
A 混凝土拌合必须均匀,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和减小颠簸;
B 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作业,一气呵成,避免任何原因的中断。
C 随时测量和记录孔内混凝土灌注标高和导管入孔长度,孔内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骨架底处时应防止钢筋笼架被混凝土顶起。
D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值高出0.5m,此范围的浮浆和混凝土应凿除。
19.在深水中修筑高桩承台桩基时,由于承台位置较高不需座落到河底,一般采用( AB )修筑桩基础。
A 吊箱法 B 套箱法 C 围堰法
20.土对桩的支承力由和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 )A
A 侧摩阻力、端阻力;侧摩阻力,端阻力 B 基底压力、摩阻力;基底压力,摩阻力
C 侧摩阻力、端阻力;端阻力,侧摩阻力
21.下列情况可视为摩擦桩的是(ABD)
A 当桩端无坚实持力层且不扩底时;
B桩端虽置于坚实持力层但桩的长径比很大,传递到桩端的荷载较小;
C 桩周土层软弱,桩底支承在岩层上;
D当预制桩由于挤土效应,使已沉入桩上涌,桩端阻力明显降低时。
22.预制桩起吊和堆放时吊(支)点的确定应根据( B )
A 施工方便 B 桩的正负弯矩相等 C 反力相等 D 桩的配筋数量
23.对于桥头路堤高填土的桥台桩基础,当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降时,在桩侧将产生( B )。
A 弹性抗力 B 负摩阻力 C 正摩阻力
24.静载荷试验中,极限荷载确定依据:(ABC)
A 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
B P-S曲线上明显拐点处所对应的荷载
C S-lgt曲线线形由直线变为折线时所对应的前一级荷载
D 时间—位移梯度曲线上第二直线段末端的点
25.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测定单桩横向承载能力时,极限荷载可取:( AD )
A 荷载-时间-位移(H0-T-U0)曲线明显陡降(即位移包络线下凹)的前一级荷载
B P-S曲线上明显拐点处所对应的荷载
C S-lgt曲线线形由直线变为折线时所对应的前一级荷载
D 荷载-位移梯度(H0- U0/ H0)曲线第二直线段终点对应荷载
26.下列情况下可产生负摩阻力的是:( ABC )
A 桩附近大量堆载,引起地面沉降
B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土层产生自重固结
C 桩穿越欠固结土层进入硬持力层
D 挤土效应引起已就位的桩上浮。
27.验算可能产生负摩阻力桩的单桩承载能力时,下列说法正确定的是:(B C )
A 桩侧摩阻力取整个桩长范围内的侧阻力之和;
B 负摩阻力Nn应作为外荷载加以考虑;
C 桩侧摩阻力只计中性点以下桩段的侧摩阻力之和;
D 取中性点处作为验算截面。
第四章
28.影响土的弹性抗力的因素有:(ABCDE)
A 土体性质;B 桩身刚度;C 桩的入土深度;D桩的截面形状;E桩距及荷载
29.为计算方便起见,按照桩与土的相对刚度,将桩分为 。当桩的入土深度h 2.5
时,按 来计算。( C )
A 刚性桩、柔性桩;刚性桩 B 刚性桩、弹性桩;刚性桩 C刚性桩、弹性桩;弹性桩
30.对于摩擦型群桩基础,当桩的中心距小于6倍桩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不必考虑群桩效应 B 群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小于各基桩承载能力之和
C 群桩基础的沉降等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下单桩的沉降 D 群桩基础的群桩基础的沉降大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下单桩的沉降
31.对于端承型群桩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 不必考虑群桩效应,各基桩的工作性状接近于相同地质条件下的单桩 B 群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小于各基桩承载能力之和
C 群桩基础的沉降等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下单桩的沉降 D 群桩基础的群桩基础的沉降大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下单桩的沉降
32.关于桩基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 基岩埋藏较浅时,应优选柱桩;
B 同一桩基中不宜同时采用柱桩和摩擦桩,以及不同材料、不同直径和长度 相差过大的桩;
C 柱桩的最小嵌岩深度由单桩轴向承载能力控制
D 在进行桩的平面布置时应尽可能使群桩横截面重心与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或接近
第五章
33.沉井施工过程中,在抽除垫木时,应依据( ABCD )的原则进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基础工程考试题(王晓谋、第四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