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0.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31.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
12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32.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4.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 A.必然 B.必然王国 C.自由 D.自由王国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马克思主义原理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13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马克思主义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20.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21.“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
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B.改革只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改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改革
2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 )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存在包括( ) A.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 经济关系 D. 全部社会关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