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普通心理学(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信息的编码缺失(encoding failure):没有对信息编码,因此信息就没有存入长时记忆(1分)。

二、衰退

(一)基本现象:即使进行了有意识加工,我们记忆的信息有时也会遗忘(1分)。

(二)主要观点: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1分)。

记忆痕迹(memory trace):指记忆活动使脑神经细胞或大脑活动所产生的变化(1分)。

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丧失的重要原因(1)。长时记忆的遗忘中很可能也有痕迹衰退的原因(1分)。

三、干扰

(一)基本观点:遗忘是由干扰导致的,在排除了这些干扰之后,记忆往往就能够提取和恢复。(1分)

干扰:指新记忆对旧记忆的提取和恢复造成的障碍(1分)。

(二)主要证据:1、来自睡眠对记忆促进作用的证据(1分)

2、分离干扰和衰退的实验的证据(1分)

3、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现象

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指的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1分)。

前摄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先学习的材料对再现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1分)。

四、提取失败

(一)基本现象:舌尖现象(tip of the tongue):指明明知道某件事,但一时就是回忆不出来(1分)。

(二)基本观点

1、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1分)

2、遗忘与否取决于信息的易得性而不是可得性(1分)

五、动机性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指由一定的动机驱使所出现的主动性遗忘(1分)。

(二)基本观点:

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只是记忆被压抑了(1分)。

弗洛伊德(Freud, 1923) 认为记忆系统会对让人痛苦的信息进行监控,并压抑(repression)住这些信息(实际并未消失,而会通过某些线索或者治疗被重新诱发出来),从而缓解焦虑、保护个人的自我同一感(1分)。

59、论述语言习得的后天学习论与先天习得论。

参考答案:

(一)后天学习论 1、三种基本理论

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条件反射学说)(1分)。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1分)。摩尔的模仿说(1分)

2、关键术语

条件反射(1分)、联想(1分)、强化(1分)和模仿(1分)。

3、可以解释的现象

单词的学习(1分)。对不规则动词变形的掌握(1分)。一些词汇意义的获得(1分)。父母均失聪的孩子学习说话的进程相对缓慢(1分)。

(二)先天遗传决定论 1、代表性理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theory of grammar)(1分)

语言主要是靠天赋而来,个体天生就有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大脑内在机制——语言习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1分)。儿童一旦感受和体验到语言,语言习得装置就会被激活打开(1分)。语言环境起到对语言材料的输入作用,语言习得装置就像装有普遍语法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能够根据所输入的语言内容自行建立该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并自行运作起来(1分)。语言习得装置如同眼、鼻等生理装置一样,无需特别训练就能发挥基本功能(1分)

2、可以解释的现象

人类语言能力的普遍性(1分)。儿童语言发展顺序的一致性(1分)。语言习得的陡增期(1分)。儿童语言的独创性,甚至可以创造新语言(1分)

60、绘图并解释系列位置曲线

参考答案:

1、系列位置曲线:表示记忆材料输入的系列位置与回忆率关系的曲线。(1分) (5分)

2、双重记忆理论的解释

双重记忆理论:最早是由詹姆斯(James, 1890)提出,他认为记忆由两个要素组成(1分)。

首因效应即处于词表开头部分的材料回忆率较高的现象(1分),是因为开头部分的那些材料已经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是从长时记忆中回忆出来的(1分)。

近因效应即词表末尾部分的材料回忆率也较高的现象(1分),是因为离词表结束位置越近的材料进入短时记忆的概率越高,因而回忆率就增加了(1分)。

3、干扰理论的解释

开始部分的材料相对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1分);结尾部分的材料相对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1分);中间部分则同时受两种抑制作用的影响,因而最容易遗忘(1分)。

参考答案:

1、系列位置曲线:表示记忆材料输入的系列位置与回忆率关系的曲线。(1分) (5分)

2、双重记忆理论的解释

双重记忆理论:最早是由詹姆斯(James, 1890)提出,他认为记忆由两个要素组成(1分)。

首因效应即处于词表开头部分的材料回忆率较高的现象(1分),是因为开头部分的那些材料已经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是从长时记忆中回忆出来的(1分)。

近因效应即词表末尾部分的材料回忆率也较高的现象(1分),是因为离词表结束位置越近的材料进入短时记忆的概率越高,因而回忆率就增加了(1分)。

3、干扰理论的解释

开始部分的材料相对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1分);结尾部分的材料相对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1分);中间部分则同时受两种抑制作用的影响,因而最容易遗忘(1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成教大学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普通心理学(5)在线全文阅读。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普通心理学(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chengjiaodaxue/14923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