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商业贿赂行为重点治理的领域,位居重点治理领域第二位的,就是土地出让。国土资源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国土资源领域治理商业贿赂的范围,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其中第一个就是土地出让。这足以说明,土地出让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为搞好这次土地出让领域商业贿赂的治理工作,我们有必要对土地出让领域的各个环节和重点易发部位,分析商业贿赂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按照其隐蔽深浅和治理难易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区别,以便研究制订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最终达到各个击破、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肆无忌惮赤裸裸违法违规行为下暗藏的商业贿赂行为
资本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便活跃起来,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危险。
表现形式
在土地出让领域,赤裸裸地,肆无忌惮、毫无顾忌的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直接违反行为,主要表现形式有:
违反规划用地、未批先用、边报边用、越权批地,该有偿出让的却划拨供地,该“招拍挂”的却协议出让以及低价协议出让,擅自减免地价,对土地擅自改变用途视而不见,不依法追缴土地出让金等行为。
如据国土资源部有关数据,2003到2004年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各地通过自查,发现超范围划拨供地2695件,涉及金额6.3亿元;违规低价出让土地2065件,涉及金额4.3亿元;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3108件,涉及金额21.6亿元;欠缴土地出让金14355件,涉及金额225.9亿元;应招标拍卖挂牌而协议出让的2254件,涉及金额42亿元。
对策措施
经过前几年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在中央三令五申,强调依法行政的今天,如果继续出现这种赤裸裸的、毫无顾忌的违法违规土地出让行为。那么,只有用“利令智昏”这个词,才能解释得通。在这种铤而走险的违法违规土地出让行为的背后,往往暗藏着商业贿赂行为。
对这种赤裸裸的、毫无顾忌的违法违规行为下,暗藏的商业贿赂行为的治理,其实并不困难,因为外行人也能看出这其中的猫腻。治理的关键在于政务公开,让群众起来监督土地出让的全过程。一旦有群众举报,只要顺藤摸瓜,一定能一抓一个准。
二、形式合法实质违规行为下潜伏的商业贿赂行为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有时难免要滞后于形势发展的变化。直面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缺陷和漏洞,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表现形式
那种借发展本地经济之口,暗地里却行商业贿赂之实,土地出让时赤裸裸的违法违规行为,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已经没有多大迷惑性了。因此,在土地出让领域,如果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现在,更多的是那种表面合法,实际却是违法违规的行为。
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房地产开发土地出让时,假“招拍挂土地”之名,行“协议低价出让”之实。
在土地出让领域,相对于过去的“协议出让”,土地“招拍挂”毫无疑问是一种有效防治腐败的方式。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如在土地“招拍挂”时,发生了商业贿赂行为,那么,在贪官与奸商的合谋下,“规划建设条件”的“苛刻”,足可以做到吓跑所有遵纪守法的开发商;而只留下那些“心中有底”的,与官员们达成某种“默契”或某种“沟通”的奸商;以及他们邀请来的,来“友情客串出演”挣“辛苦费”的开发商们。而一旦当这块土地到了实际开发建设时,其“规划条件”的要求又可以“宽松”得让人“惊诧不已”。此时的“招拍挂”,实际早已演变成了“协议低价出让”。这种假土地“招拍挂”之名,行“协议低价出让”之实的情景,在全国各地的土地批租市场,并非罕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反腐倡廉土地市场商业贿赂表现形式和治理对策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