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更显隐蔽的,还有“招拍挂土地”周边的配套设施,在“招拍挂”前后,毫无预兆地突然变更。
对策措施
土地出让,对房地产开发来说,只是整个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只在“土地批租”一个环节上下功夫,那么,“土地批租”环节的“招拍挂”,即使设计得最完善,也没多大意义。类似于这种表现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的治理,相对来说,已有一定的难度。
以实质的违规去套形式的合法,难免会破绽百出。虽然,这种形式合法实质违规的商业贿赂行为,治理起来已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从具体案例的各个蹊跷环节中,依然不难发现蛛丝马迹,从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揭开层层迷雾找出事情真相。
当然,从整体上治理这种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关键在土地出让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在“土地出让”环节的上、下游,必须要有与“土地招拍挂”相应的、统筹的、配套的政策措施的跟进。当然,这并非国土部门一家之力就能做到的,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在土地出让的整个过程,实行了公开、公正、公平的严格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遏制这种表面合法,实质违规行为下潜伏的商业贿赂行为的蔓延。
三、完全合法合规行为下隐伏的商业贿赂行为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狡猾的狐狸,也脱不过猎人的眼睛。但前提是猎人的眼睛,得随着狐狸的狡猾,而变得更加明亮。
表现形式
商业贿赂行为,不论是表现为赤裸裸的违法违规,还是表现为形式合法实质违规,难免会留下漏洞,让人识破。土地出让领域,表现最为隐蔽的商业贿赂行为,其操作的过程,是完全合法合规的。这种商业贿赂行为,主要表现在土地出让过程的技术层面上。
经营性用地 “招拍挂” 出让的前提,首先是政府手中得有土地。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一般都是政府通过“土地储备”的形式征收而取得。政府部门去征收时,自然就得同被征地单位进行谈判,并且进行补偿。此时的补偿自然是协议补偿。这就涉及到土地估价。而且这种土地估价结果,在被正式采纳应用前,往往还要通过政府部门的确认。不论是在土地估价的过程中,还是在估价结果的确认过程中,以及正式签订征收协议进行补偿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商业贿赂行为。
土地出让领域,表现最为隐蔽的商业贿赂行为,最典型的例子是——以工业用地的名义,通过协议出让方式,去廉价圈得土地,然而不久,又以种种借口,将其转为经营性用地,在“协议出让”和“土地储备”这两大环节大做手脚,从中获得特别丰厚的收益。
以工业用地名义“低价协议”圈地,最终又通过“土地储备”的形式,让政府“高价协议”收储,转换为经营性用地。这种特殊的“赢利模式”,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已经越演越烈,其驱动力,就在于这“模式”背后,“高价协议”与“低价协议”之间的“暴利”。
(当然,也有“低价协议”圈得的工业用地,在政府部门“视而不见”下,直接改变用途,作经营性用地使用的;这种情况,则属前面所讲的第一种,即肆无忌惮赤裸裸违法违规行为下暗藏的商业贿赂行为了)
对策措施
土地市场管理中,地价问题是核心问题,国土资源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四个主要方面之一是“土地、矿权评估”。应当说是很有道理的。土地出让治理商业贿赂,最难的难点,其实也在这里。因为,不论是工业用地的协议出让,还是协议收储,都涉及到土地估价。
而土地估价是一门科学加艺术的学科。当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前,许多土地(不动产)估价师就接了最后一单,就很能说明土地估价是个“入门不易,精通更难”的行业。在土地估价环节即便没有发生商业贿赂行为,由于不同的土地估价方法,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得出不同的估价结果,有时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对此类商业贿赂行为就失手无策了。这类商业贿赂行为当前治理的关键是:一是对于不同类型用地,必须实行同一个类型的供地模式,如对工业用地,当前也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实行“招拍挂”供地;二是对于土地用途变更的处置,要尽快出台一整套完备的政策规定;三是要绝对禁止任何部门和个人,对土地估价机构具体的估价行为进行干预,一旦发现要严惩不怠;四是土地估价报告要公开,接受社会或者至少是同行的监督,郎咸平能够从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中找出缺漏,相信土地估价行业中的专家也不难做到这一点;五是对土地估价中的失误与恶意行为,要谨慎区分,对失误者要追究一定的经济责任,对恶意者要追究法律责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反腐倡廉土地市场商业贿赂表现形式和治理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