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挖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把当地社区(如:沱牌)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走近陈子昂、走近沱牌、酒与文化);把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把学校传统项目与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
五、大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以三个“明确”对课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论证:①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或办学思想,校本课程必须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②明确学生的需求,学生对哪些课程有兴趣,希望有哪些方面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③明确课程开发的条件:有哪些人力、物力?有哪些可供开发的资源?能获得哪些指导与帮助?开发者要以对主题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网络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2、确定课题,确定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明确开发的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作支撑。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当地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研究主题确定以后由课程负责人向课程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并由课程负责人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含《课程纲要》)。
3、教师开题,学生选课
校本课程的开设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完全取决于学生。通过教师开题,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全校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领导小组印发课程目录,由学生参考教师开题情况自主选择,并认真填写《选课表》,由学校统一调节,合理分配各班人数,如果学生选择的人数太少,这门课程自然取消。
4、组织实施
⑴落实上课。时间、地点、人员的落实。每周星期三下午为学校大文化校本课程学习时间,教师不能也没有机会用国家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时间,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授课场所,凡授课时间学校教导处、教科室、中心教研组及值周组都要对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原教学班班主任和大文化校本课程相关教师共同做好学生到班学习的管理。
⑵培训教师。首先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他们初步了解课程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让教师们了解有关校本课程实施的要求,加强对课程开发技术的具体指导,切实加强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⑶开发教材。学校要求课程负责人必须与该课程的所有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适用性强、适合学生口味的教材,我校宽带的接入,为提高教材开发质量提供了保证。
⑷组织教学。学校要求教师按《教学进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实施情况,完善教学进度计划。各教研组定期组织评教评学,学校每期开展一次大文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扎实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5、评价考核
⑴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加学习的学生人数,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期末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学校制定了《大文化校本课程教师工作考核办法》。
⑵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依据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数,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考核。其中以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学习效果为辅。
六、大文化校本课程的管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大文化校本课程的认识与探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