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重点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1、创设恰当的生活情景。
对于低年级小朋友而言,“现实”情境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事物。
(1)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乐趣。如在进行“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教学时,学生对社区不熟悉,可让学生结合学校活动和星期天去公园看到的情景说一说,如学校里有打篮球、排球等,公园里有跑步、跳舞等健身活动。这样的设计从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 构建开放的生活情景。课堂教学中以不同的活动组织形式,展现现实生活中类似于文本的有关材料,开展群体性活动,组织各类竞赛。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醒悟、懂得和明白。如教学“生活处处是课堂”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有的唱歌、跳舞,有的吹口琴,有的画画做小制作等。班级里各类能手应运而生,产生了各类班级之星。这样的设计使教育源于儿童生活实际,学生切实深入生活,在生活中道德生命得以成长,激活学生潜在的道德主体。
2、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其形象性、生动性,同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教育的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突出其形象性和生动性,尽可能的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谜语……如“我来做个小导游”中的情境可作如下设计:新课伊始,教师发一些反映本镇面貌的照片给学生,请学生介绍,然后把你最欣赏的地方美景记下来,熟悉家乡,准备介绍。再激发兴趣,学做导游,让学生小组合作准备,相互谈论,尝试导游。最后点名各小组来做导游,激发下面学生对不了解的地方进行发问。
课堂情境的创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锻炼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合作、演讲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发现学习品德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
二、 合作因闹而失意
当前,合作交流是当今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互补,这样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因此合作交流式教学为多数教师所青睐。品德教育过程中,课堂合作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但我们看到热闹的合作后面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
[现象]
1、合作角色不均
合作学习的伙伴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均等,那些优秀生往往仍主宰着策划、讨论,扮演领导、主角的角色,而相对内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多表现为消极的、被动的,成为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他们在伙伴合作学习中由以往的对教师的依赖转变为对伙伴的依赖。换言之,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只能是从表面上把原来的师生接受模式改成了生生接受模式,而非实质性结构性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设计“萧山一日游”,老师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游玩方案。这时,笔者随机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只能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甚了解,根本无从说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品德与社会新课堂教学中四种不良现象的透视与反思(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