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就具有情感潜能,这种潜能在外界的刺激下就会激发出来。为此,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真情实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时刻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留意每一个细节,为学生创造这个施展的“舞台”,触及他们每一个道德的形成与巩固。
3、回归生活做“主角”
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我们思品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形成的思想道德品质,融入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引导他们的生活,同时又从新的生活经验中获取更多的道德经验,充实自己的思想道德,所以我们的思品教学课堂不光是在学校里,教室里,更好的课堂是我们生活的社会,最好的老师是“生活”,我们要让学生能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做个主角,让真实的生活塑就儿童美丽的心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区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了解各种职业的艰辛。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生活,形成某种生活品德。
如教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所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环保小组,发动学生就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调查、访问,收集有关资料。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收获真是不少,课堂上让学生各小组交换资料互评互议,个个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自己的感想。例如环保1组"的同学汇报:"我们发现我们镇摩托车大军'的排气管的尾气严重污染空气,建议爸爸、妈妈改骑自行车上班。"多好的发言,多好的建议!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而且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培养了独立思考、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
作为教师,能够进入童心世界,保护童心,你会觉得是一种幸福。在这个世界里,你会了解什么是孩子式的快乐;你会深切地体会到孩子的真爱与不爱;你会从孩子的一个闪烁不定的眼神中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望与需要;你还会看到孩子们的某些“古怪行为”的注解。
教学不应该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要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让美好的生活去感化学生纯净的心灵,让美好的生活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保护孩子的童心。
参考资料:
《小学各科教与学》 2004年第7期——《思想品德课困惑》
《 小学各科教与学》 2004年第8期——《从问题走向对话》
《中国教育学刊》 2004年第9期——《宽容精神关照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小学新课程生活化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此文获杭州市04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用儿童自己的生活文化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